東南網12月22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劉益清 通訊員 姚德純)走進永春縣橫口鄉福中村,在公路兩旁漸次排列的紅旗狀景觀小品,很是引人注目。上面寫著“愿與人民同患難,誓拼熱血固神州”“錦繡河山收拾好,萬民盡作主人翁”等朱德、毛澤東語錄,讓人馬上感受到紅色革命圣地的氣息。
這里是革命老區村。1929年8月,朱德率紅四軍二、三縱隊3000名將士曾在永春福鼎、一都進行休整。這片曾經的紅土地,如今紅色旅游火爆,革命老區實現了綠色崛起。
這里,朱德紅軍曾經來過
1929年春,朱德率紅四軍從井岡山挺進閩西,解放龍巖、永定、上杭等大片閩西土地,閩西革命根據地初步形成。蔣介石慌忙調集贛、粵、閩的2萬多國民黨軍隊進行“三省會剿”。朱德率紅四軍二、三縱隊3000多人開赴閩中,牽制和分散“會剿”的兵力,于當年8月22日開抵永春縣福鼎鄉進行休整。
福鼎鄉包括現在橫口鄉的福中、福聯和環峰3村。“他體魄魁偉,面部寬闊,身穿苧麻夏衣,頭戴斗笠,腳穿草鞋,平易近人,常和老百姓說長道短。”朱德給福鼎群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紅軍紀律嚴明,不拿群眾一針一線,買賣公平。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里,紅軍與當地群眾結下了深厚情誼。當時紅軍生活十分困苦,吃的是糙米、咸菜,而對貧苦百姓,則回贈大米、衣物。辣椒在當地多為家用,主人不肯收錢,紅軍就把東西放回原處,直到主人收下錢,才把東西取走。至今,當地還廣為流傳“南瓜地里長銀元”“紅軍井里取水喝”“一支紅鉛筆”等紅軍故事。福中村今年78歲的退休教師林興陣說,那時當地百姓編出了許多順口溜表達對紅軍的擁戴。
1929年8月28日,朱德離開福鼎,準備返回閩西,與當地群眾依依惜別。紅軍留下的40多名重傷病員被安置在郭氏家廟,得到村民細心醫護,不少人很快康復歸隊。
朱德率紅四軍在永春福鼎、一都兩地的革命活動,對這一帶人民的革命斗爭產生了積極的影響,留下了一段段軍民魚水情的佳話。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 2016-12-22寧化4000名志愿者助力文明創建
- 2016-12-22石獅市創新城市交通管理方式——
“以獎促管”,讓文明出行成風 - 2016-12-22“以獎促管”,讓文明出行成風
- 2016-12-21安溪:創建省級文明縣城 志愿者一直在行動
- 2016-12-21安溪:創建省級文明縣城 志愿者一直在行動
- 2016-12-21“有福之州 文明同行”系列活動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