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市金坑鄉(xiāng):紅土地“擦”亮紅色印記
2016-12-12 09:49:09 來源:新華網(wǎng)

新華網(wǎng)福州12月11日電(肖和勇)冬天午后的日光,將曬干的稻草染上一層黃。金美新村的徽派雕飾、金坑古村的明清塔頭,亦在日光中流溢清亮而悠遠的光彩。
李尚建閑時常站在村口,打量著街面光潔與否,也等待著遠道而來的游客。這一年,這名當了13年村主任的“老干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期盼“熱鬧”:自駕游漸多,村子常見喧騰;農(nóng)家樂溫火,土特產(chǎn)也漸次打開新銷路。
旅游和人氣,在這個位于閩贛兩省交界處的偏隅鄉(xiāng)鎮(zhèn),兩三年間已成街坊談論的熱詞。
金坑鄉(xiāng)古時為“入閩咽喉”,黃土關古道穿境而過,通往江西黎川等地。這一重要關隘,在500多年前便是熱絡的商貿通道。1930年至1934年間,中央紅軍曾先后九次進出這里開辟根據(jù)地、建立紅色政權,實行土地革命。在第五次“反圍剿”期間,金坑鄉(xiāng)更是前沿陣地,紅軍與國民黨軍隊曾在這里激戰(zhàn)數(shù)日。
歷史,在金坑鄉(xiāng)留下水墨光影和紅色基因兩種奇特景觀。冬日漫步金坑鄉(xiāng)上坊、下坊古村,小巷深深,青苔爬滿古城墻,那些灰黑的瓦磚、磨得锃亮的水井欄,以及夕陽穿過的雕花門樓,無不覆滿時光履痕,無言地訴說著往日榮光。
金坑鄉(xiāng)政府工作人員梁詩莉介紹,金坑鄉(xiāng)上、下坊古村至今保留的明清古民居有100多座。成片的明清古街巷當中,紅色革命遺跡俯仰皆是。閩贛省蘇維埃政府舊址、東方縣蘇維埃政府舊址、紅軍臨時指揮部、紅軍駐扎遺址、黃土關戰(zhàn)役遺址、紅軍橋等處均保存完好。古街巷內外不少紅色標語亦清晰可見。當年鏖戰(zhàn)急,幾處墻面上密集的彈孔,定格了一段浴血奮戰(zhàn)的歷史。
夕陽里,環(huán)繞古村落的金溪泛著暖色的光,一群白鷺從溪上紅軍橋飛過。村莊的另一頭,李尚建的身影被拉得老長,其身后的水泥路沿著清澈見底的金溪延伸。這條長12公里的旅游公路,一頭連著福銀高速南平市朱洋互通口,另一頭直通金坑鄉(xiāng)。這一被稱為“致富快車道”的雙向水泥路,驗收通車已一年多。



|
其它熱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