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廈門11月29日電(劉默涵)在冬日余暉的映照下,記者來到廈門市同安區汪前村,只見蜿蜒的水泥道路兩旁,田園風光延展開去,兩耳聽得農家院落雞鳴犬吠之聲交錯起伏,大有“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的意境。 汪前村是革命老區基點村,位于同安區汀溪鎮,海拔800多米,是廈門第一高峰云頂山上位置最高的村莊。1933年至1935年間,曾任閩南紅軍安南永德(安溪、南安、永春、德化)游擊隊政委、閩南第二游擊支隊政委的彭德清在這里開展游擊戰。相關資料記載,李劍光、陳兆麟、易答、陳倪等多位烈士先后為了保衛紅色政權而血染汪前村,如今這里依然保存有燕子寨、燕雀堂、白鷹歸石洞、鬼子坑湖石洞等一系列紅色遺址。 與不少老區山區村一樣,汪前村曾幾何時也被道路不通、排水不暢、環境臟亂差等問題困擾。近年來,汪前村配套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山水田園式新社區,成為了遠近聞名的“文明村”。 汪前村村主任陳勇說,2009年該村投入350萬元開始舊村改造新村建設。后來,在廈門市“美麗廈門”戰略規劃的影響下,同安區更是針對汪前村等老區山區村實施了“居、山、水、田、林、路”綜合整理開發,使得山村風貌為之一新。 巖蔥是汪前村的“一村一品”,約有三分之一的農戶種植。從前,坎坷難走的土路,村民出趟門就遭一回罪,下雨天更是寸步難行。現如今,路通了,巖蔥有了好收成,身價也水漲船高。 從汪前村到廈門云頂山,新改造的路也成為了當地百姓的致富路。每年4月,漫山遍野的杜鵑花像一團團火焰,點燃了游客的熱情,最多的時候,一天能吸引上萬游客。當地村民順勢開辦了農家樂,有的人一年最多可收入一二十萬元。村民在自家門口銷售土特產品,一年下來也能增收幾千元。 未來,對于汪前村而言,注定又將是一個嶄新的時代。 陳勇說,總投資86億的廈門抽水蓄能電站將有很大一部分工程落地在汪前村。這一項目的投資落地,不僅可以進一步改善當地的環境效益,其上、下庫區和發電廠配套規劃建設旅游項目,也有望推動當地村民在旅游業和服務業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寬。 “我們之前就做好了革命遺址旅游開發規劃,隨著廈門抽水蓄能電站的逐步落地,規劃也會逐步上馬。”陳勇說,“再過幾年,我們村肯定大不一樣,前景很好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