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模范主題微電影 無私母愛 首先是與會人員一同觀看由泉州市委文明辦、晉江市委文明辦、東南網聯合出品的道德模范主題微電影——《后愛》。這部微電影故事以第五屆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獲獎者、美麗晉江人羅永秀為原型。羅永秀,祖籍貴州,1998年到晉江打工,經人介紹嫁到當地一戶人家。當時丈夫與前妻已生育了兩個孩子,面對不是親生的繼子,羅永秀卻視如己出,精心照料。2008年,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將大兒子變成植物人,雖然他們并沒有血緣關系,但羅永秀用善良、包容、勤勞、樂觀的心堅守在繼子身旁,不離不棄。 母愛,是我們人類歌頌的永恒主題。從“孟母三遷”典故到孟郊《游子吟》的詩篇,從“咽苦吐甘”的哺育之恩到“兒行千里母擔憂”的牽掛之情,從我們咿呀學語到讀書上學,從步入社會到成家立業,從結婚生子到步入中年,這無時無刻沐浴著我們的母愛,深深引起了現場觀眾的共鳴。 隨后,道德講堂總堂特邀講師、市公路局直屬分局阮昭群同志,聲情并茂地講述了“好人365”上榜人物林大康的感人故事。林大康27年來安崗敬業,深受游客喜愛,在奮不顧身救乘客自己落下殘疾后,依然堅守崗位的感人故事。林大康的模范事跡詮釋了“人無德不立,業無道不興”的深刻哲理,讓現場聽眾深受教育與啟迪。 聽一個故事 百善孝為先 道德講堂是一個“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人講自己事、身邊事教育身邊人”的平臺,講述發生在我們身邊的真人真事,所以更加可親、可敬、可信、可學。 泉州心怡心理咨詢中心資深咨詢師、福建省婦聯家教講師團骨干講師、泉州市青少年心理咨詢師協會顧問、華僑大學心理輔導中心心理咨詢師李錦堂老師為大家帶了一堂以《孝老愛親,從心做起》的主題的講座。李錦堂講述道,孝道是中華民族重要的道德規范,也是中華民族重要的文化心理和精神基因。古往今來很多人認為能夠贍養父母,讓父母免受饑寒之苦即是盡孝。針對這種想法,孔子曾經說過,“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可見孝道要求的不僅僅是子女對父母的贍養,更注重子女對父母的關愛。 在最后的點評環節中,與會人員通過與講師互動,分享了自己的道德感悟,大家紛紛表示,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要向身邊的道德模范學習,向身邊人傳播好人好事,存善心、揚美德,將學習收獲轉化為做好工作的強大精神動力,更好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據悉,泉州非常重視道德講堂的組織、實施與推廣、普及工作,注重以道德講堂總堂來示范、帶動全市文明單位開展分堂工作,截止目前已實現道德講堂在市級以上文明單位的全覆蓋。今年來,泉州道德講堂總堂活動廣泛傳播傳統美德,深入推動道德實踐,構建全市崇德向善的社會道德的濃厚氛圍。(本網記者薛逸群 通訊員 吳梅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