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六中“心起步”社團
文明風11月28日訊(通訊員 吳彩云)11月28日,雨后初晴,立冬以來很寒冷的一個星期一,永安巴溪灣小學的學生和往常一樣,在公交車站點耐心地排隊候車,井然有序,再沒有以前你擠我踩,亂成一團的場景——這是永安市普遍推介文明禮儀教育、培養文明少年的結果。
永安市堅持各學校堅持開展“兩史”、“三愛”等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堅持開展文明文明禮儀養成教育,以期實現“從心到行”的“綜合提升”,并以不同的“接地氣”方式,在全市城鄉中小學校普及著,每校有特色,所有學生見到來賓,都會主動問好……永安六中,走在前列。
規范學生文明行為
永安六中位于上東坡路,從城區往學校方向走,遠遠就能看見“知行樓”三個大金字,醒目地掛在樓外墻上,提示詞:用欣賞的眼光看學生,以尊重的態度待老師。近點,看見“誠信 勤奮 啟智 創新”8字校訓,醒目地寫在校大門對面的墻上。再舉目,致知樓、啟智樓相鄰而現,各有標識“對聯”。三幢樓,兩“知”一“智”,言簡意賅,學府的意義及其人性化盡蘊其中。
作為正在努力爭創省級文明學校的永安六中,把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重要地位,把文明禮儀養成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書法寫字教育并列為學校創特色的三大教育活動之一,非常注重對學生的文明禮儀養成教育。每年在初一新生教育中,開展“學生文明行為60條”誦讀測試,并列入每日常規督導項目。開展文明排隊上車和文明禮讓斑馬線、告別不文明行為、在學生中開展家風家訓手抄報活動;開展師生道德講堂教育活動,各班自定主題,使道德講堂活動有固定場所,有背景布置,有名人名言、文明禮貌氛圍……
增加入團競爭條件
永安六中打破常規程序,把志愿服務作為入團的“先決條件”,對照新團員標準,再行班級推薦。也就是說,加入了志愿服務的“人為限制條件”,申請入團的學生,以參加志愿服務的社會實踐活動體會,再述對團的認識和“入團動機”,提醒少年對社會的責任感。
此前,志愿服務活動由學校團委組織,次數較少、面單一;現在改為“學生自主”,效果出乎意料,學生們做得非常出色,更有聲勢,更加生動。他們自己聯系幫扶對象,自己決定服務時間,自己組織參加人員,自覺穿志愿者紅馬甲、戴志愿者小紅帽到敬老院慰問老人,到公共場所撿拾垃圾等。事中,他們會拍攝活動照片;事后,他們會做好活動記錄,納入學校好人好事記錄檔案。志愿服務學生“自主”的結果,使其更有成就感,增強了自信心。
倡導書法傳承文明
永安六中從2015年秋季開始,開展書法寫字教育,在初一每周開設1節書法寫字課。并通過組織書法興趣小組、舉辦百人書法比賽、開展漢字書寫比賽等,多形式“消化”課堂所學內容,促進學生“愛寫字、認真寫、寫好字”;培養學生“工工整整寫字、堂堂正正做人”的文明意識,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六中正積極籌備申報福建省漢字書寫規范校。
確定文明第一理論
永安六中這樣定位文明與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要做幸福人,先做文明人;要做文明人,先做心理健康人?!蹦蔷蛷男睦斫】等胧?,扎扎實實開展文明教育。六中校園的“地盤”不大,辦學經費、辦學用房都不足,至今還有4個班的學生“寄讀”在永安一中。盡管如此,永安六中在心理健康教育上下足了功夫。“擠出”功能室,先后投入16萬元,建設了一個區域面積140平方米的心理咨詢室。有了場所,就好好發揮作用。開設心理課、舉辦心理健康道德講堂、開展團體輔導、進行個體咨詢、舉辦心理沙龍等等,多種形式,目標相一,致力于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并想方設法擴大教育影響和受眾面,每月編輯1期心理校報《東坡心語》,每周推送1期心理微信公眾號,把心理健康教育延伸到學生家長及社會人士層面,使與學生有關的更多的人,接收到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導向”,了解學校期待塑造“陽光學生”的目標,而加入其中,無形中擴大了教育成果。今年9月,永安六中被省教育廳評為省級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校。這是對學校相關做法的最充分肯定。
永安六中持續不斷的努力,不僅僅為著省級文明學校的創建,更為著學??偰繕说膶崿F:學校精致,學生陽光,老師向上!
永安市對未成年人普遍推行的文明禮儀養成教育,潤物細無聲,培養文明少年,正發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永安市委文明辦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