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記者水上實拍安泰河:紅紗籠燈過斜橋,小家碧玉安泰河
2016-11-22 11:12:37 來源:福州新聞網
民間佳話傳頌 榕版“小秦淮河” 風韻彰顯 安泰河流傳著很多美麗的故事,閩劇《荔枝換絳桃》講的是五代后唐同光年間,安泰橋畔的利涉坊與桂枝里附近,住有一書生,名艾敬郎,隔河對岸的繡樓中有一妙齡女子,名冷霜蟬,兩人長期隔河相對,日久生情。一天,艾敬郎凝視對岸荔枝樹,想畫荔枝。冷霜蟬以為艾敬郎口渴,摘了數顆荔枝投過樓。艾敬郎接過荔枝,遂將絳桃擲過樓,以示回敬。此后兩人每日拋來投去,感情日深。 有人說,福州白話詩《一粒橄欖》的場景也是發生在安泰河上,一位書生在安泰樓上看到對岸一位小姐而萌生愛意,忍不住摘下臨窗的橄欖扔向對岸。并唱道“一粒橄欖扔過溪啰,對面依妹看我咬啰。二粒橄欖扔過溪啰,對面依妹是奴妻啰……” 安泰河妖嬈美麗,它既有“秦淮”風韻,還貌似“蘇杭水鄉”,更有“東方威尼斯”情調。但由于城市發展,污水排入,從上世紀60年代起,福州河道變得晦暗,各種污水都匯集在河中,河床逐漸淤塞,至1958年已不通舟楫。人們談河色變,河流成為了這座城市一塊心病,整治福州河流也成為了人們最大的愿望。 從上世紀末起,福州陸續對內河進行浩大的整治工程,通過截污、清淤、引閩江水補水、自來水補水等措施,改善城區內河水質,并結合駁岸修葺、景觀建設、舊區改造等工程,使城區內河兼具景觀、文化、防洪排澇等功能,到現已見成效。2011年剛整治完時,河水清澈,錦鯉暢游,讓市民自豪不已。但仍存在不完善地方,安泰河附近都是老舊城區,地下排污管網比較老舊,因雨污分流不徹底,只要連續下雨,河水就會受污染。 入夜,安泰河畔,燈火點綴,楊柳蔭蔭,清風徐徐,蛙聲叫晚,兩岸游客來往穿梭,笑聲爽朗,景色迷人。 如果把秦淮河喻為大家閨秀,那么安泰河更像是小家碧玉,精致婉約。它不僅養育了福州人,更是養育了福州文化。 |
其它熱圖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