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日前出臺方案,要求加大對誠信主體激勵和對嚴重失信主體的懲戒力度,信用良好者,可根據實際情況實施“綠色通道”和“容缺受理”等便利服務措施;信用差者,將被列為重點監管對象,依法依規采取行政性約束和懲戒措施。”(11月9日 新華社)
“誠立身,孝當先,和為貴”。誠信,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人必備的優良品格。與朋友交,要信義為先才能推心置腹;與親人交,要坦誠相待才能和睦相敬;與百姓交,要取信于民才能政通人和。誠信是為人之道,是處世之本,也是為政之法,這些都是時間跨越千年,告訴我們的永恒真理。各地在如火如荼開展誠信建設時,只有做到“賞罰分明”,才能樹立正確的社會導向,有效的“激濁揚清”。
誠信有獎勵,失信有懲罰。守信者人人歡迎,失信者避之不及。“賞罰分明”,要用更加尖銳的筆觸,對那些不講誠信的行為和個人進行嚴厲的批評,引論公眾輿論的正確導向。同時,也不要吝嗇贊美的語言,為誠信者鼓掌叫好“站臺撐腰”。給失信者壓力斂其行,也給誠信者鼓勵壯其舉。
除了在社會態度上有所區別之外,還應該在關乎切身利益的各個方面進行“賞罰分明”。比如,像河南省出臺完善守信獎勵和失信懲戒制度,就是一個不錯的嘗試。在教育教學、就業創業、社會保障等公共利益上,對誠信典型者開通“綠色通道”,優先考慮,便利服務。而對失信主體,納入個人信用記錄,有相應的約束和懲戒措施,在項目審批、行政許可、貸款融資等領域處處有所限制。“賞罰分明”讓優劣有別,高下立判。如此一來,誠信必會被人們奉為圭臬,蔚然成風也指日可待。
“人無信不立,事無信不成”,應該依舊是全社會的一種共識。誠信建設,只有“賞罰分明”,讓誠信的“紅黑榜”更有威懾、更有引領,才能有效的“激濁揚清”。期待誠信建設大放異彩,誠信之花綻放更美!(沈定根)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 2016-11-19泉州召開深化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點評會議
- 2016-11-18用文明消費降降“虛火”
- 2016-11-18前瞻文明家庭方能厚重創建擔當
- 2016-11-18記者“文明日記”詮釋初心與擔當
- 2016-11-18警惕文明的“破窗者”
- 2016-11-18廈門啟動公共文明提升工程 推動廈門文明程度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