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11月4日發布《互聯網直播服務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有關負責人表示,出臺《規定》旨在促進互聯網直播行業健康有序發展,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維護國家利益和公共利益,為廣大網民特別是青少年成長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中國網信網)
“直播吃飯,日賺上萬”“直播睡覺,萬人圍觀”……近年來,網絡直播猶如一匹黑馬橫空出世,已令人乍舌的速度風靡起來。2016年,網絡直播更是井噴式發展,進入了無人不直播的“全民直播時代”。由于功利化的投資導向和單一的盈利模式,使得個別網絡直播平臺肆無忌憚地野蠻生長,游走在獵奇、審丑等傳統文化價值倫理的底線邊緣。面對種種亂象,對網絡直播進行規范管理重要而緊迫。
基于以上種種背景,新近發布的《互聯網直播服務管理規定》便越發顯得意義重大。《規定》的出臺將砍掉網絡直播行業四處亂長的枝蔓葉叉,為網絡直播行業吹進一股風清氣正的清風,只有在切實有效的制度監管下,修剪后的直播才有向上良性生長的可能。事實上,網絡直播行業想要真正走入良性發展的軌道,還需要行業自身、監管部門、普通網民,誠信、法治、監督的多方合力。
誠信為首。于行業自身而言,想要網絡直播行業良性發展,需要自警、自省、自律。在任何傳播介質下,傳統文化倫理道德的底線必須堅守。虛擬世界里,有可為有可不為,必須有底線有原則,不能肆意妄為胡作非為。為了追逐盈利而肆意僭越道德底線,這種瘋狂盲目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做法,必將使網絡直播行業的生命周期提前終結。健康優質的內容和正能量的精神文化產品才能真正贏得市場和資本的認可,好的內容才是王道。
法治為重。于監管部門而言,想要網絡直播行業良性發展,要多方協力監管。無論是虛擬世界還是現實世界,哪個領域都不應該是法外之地。《規定》牽住了治理互聯網直播亂象的“牛鼻子”,將網絡主播的信用等級與平臺對其的管理和服務直接掛鉤,建立失信主播的“黑名單”制度,鼓勵建立網絡直播全行業信用評價體系和服務標準。用一系列極具針對性的監管措施,規范亂象頻出、“野蠻生長”的網絡直播,可謂及時雨。
監督為要。于普通網民而言,想要網絡直播行業良性發展,要對違規違法行為多揭發和舉報。《規定》也要求了互聯網直播服務提供者應當自覺接受社會監督。公眾是網絡直播的參與者,也是網絡直播的監督者,想要扭轉“劣幣驅逐良幣”的狀況,公眾要行使自己的監督權力。給廣大青少年一身正氣和一片凈“土”,是我們共同擔負的責任和道義。
用法治和誠信的規則對之約束,多方合力對之齊抓共管,才能引導、促進網絡直播健康發展,打造積極健康的綠色網絡環境,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生態,才能促使網絡直播網絡直播產業“回歸”到健康有序的發展軌道上來。(張平)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 2016-11-18廈門啟動公共文明提升工程 推動廈門文明程度再提升
- 2016-11-18福建各地廣泛推行“八不”行為規范活動 弘揚文明風尚
- 2016-11-17涵江區強化公路整治 助力文明創建
- 2016-11-17永安市抓好創城迎評“三大重點”推進文明創建
- 2016-11-17廈門海滄區啟動“6 X”聯合督查機制推進文明創建
- 2016-11-17邵武文明辦:因地制宜 多元發展 全力打造未成年人成長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