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蹲鳳翔一雄關
東南網11月15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楊燕芬)萬松關坐落在龍海市榜山鎮梧浦村后岐山與鶴鳴山之間的萬松嶺,雄踞于江東橋之西,自六朝以來就是險要關隘。明崇禎二年(1629年),漳州知府施邦曜倡議在此設關,由里人王必標負責施工,共花一萬余工,建成這座關城。
此處關城,兩山夾峙,雄偉堅實,巍然威鎮隘塞,古人形容為“麟蹲鳳翔,襟帶川原”。關上城墻,全部用工整的長方形花崗巖石砌成,城高25米,寬7米,全長100米,上有炮門三眼,其堞高處可見海。建成之日,明代東閣大學士、龍溪(今漳州)人林釬還專門撰寫《施公新筑萬松關碑記》,碑石至今尚存,已被列為保護文物。
高大的城門關上,嵌著一塊青石橫匾,鐫有林釬親手題寫的“天寶維垣”四個楷書大字,雄渾有力。站在城樓頂上,只見一條大道順著山谷,穿過深廣的城門,蜿蜒伸展于關外群峰之間。回瞰關內,一覽平川,漳州平原稻海鋪展,開闊無際。從城樓一旁登上岐山的頂峰,只見關城兩邊山巖交錯,怪石嶙峋,到處是懸崖峭壁,古洞深穴。有些山頭上,還殘留著古代用石頭壘砌起來的古堡。這一帶群山從西朝東,緊傍著由北向南的九龍江北溪支流,山高水深,巖陡流激,構成了一道天然屏障。
萬松關在名勝云洞巖、宋代古建筑江東橋之間。旅游者沿著漳州府赴省進京古道,徒步越過云洞巖,即可到達萬松關。萬松關下數百米,即是江東橋。名山、古關、舊橋連成一氣,相映成趣。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