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全國23個省區市的668家旅游企業與各地旅游協會自愿簽訂了《旅行社誠信經營承諾書》,承諾如出現“不合理低價游”等問題,自愿接受監管部門的頂格處罰,并對利益受損游客給予加倍賠償。這是旅行社首次公開承諾誠信經營,對違反承諾的旅游企業,國家旅游局表示將嚴厲處罰。(11月4日 《北京青年報》 )
“不合理低價游”“強行讓游客購物”等旅游亂象根在一些旅游企業誠信缺失、道德滑坡,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必須重塑行業道德,讓旅游企業都能遵守契約精神、誠信經營。可見,旅游企業與旅游協會自愿簽訂《旅行社誠信經營承諾書》的做法是項有益的舉措。
從數量上看,此次參與誠信經營承諾的旅游企業達到 668家,涉及23個省市,這樣大的“陣容”讓人對“整治不合理低價游”等現象的前景充滿期待。而且可以預見,未來還會有旅游企業陸續加入到“承諾”隊伍中來。不過,需要提醒的是,誠信承諾絕不是“盲目跟風”,而是要按照承諾內容積極踐諾,在旅游經營當中用實際行動兌現“承諾”。
筆者并非懷疑相關旅游企業與旅游行業協會簽訂《旅行社誠信經營承諾書》的誠意,而是現實中“承諾流于形式”、“說一套、做一套”的例子太多。當梳理回顧一下那些發生在我們身邊,或者從媒體上了解的那些曾經標榜自己“重合同、守信用”企業或個人出現失信的劣跡時,我們不得不對一些企業或個人的“承諾”報以觀望的態度。“承諾”是不是管用,是不是擲地有聲、掉在地上砸個大坑,只有看過“療效”才知道。
事實上,承諾只是一種姿態、一種形式,甚至說是一種決心,但最后能不能全部兌現,關鍵還要看行動。且不說,承諾方是不是會帶著初心去一步步實現向好的目標,即便帶著美好的初心去實現“諾言”,也可能會受到各種意外“干擾”。比如,在旅游企業承諾拒絕“不合理低價游”后,市場風云變幻、旅游要素成本增加可能會讓旅游企業某一時段的經營入不敷出,這個時候旅游企業是不是能始終如一、初心不改?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如果一些企業急于改變這一狀況的話,很可能承諾就會“泡湯”。由此可見,承諾容易,踐諾更難。
大批旅游企業作出誠信經營的承諾,這樣的“風景”煞是迷人,但這“風景”是不是“泡沫”,只能等待市場和實踐去檢驗。還是那句話,誠信承諾切不可“盲目跟風”。(桑勝高)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 2015-11-02文化部副部長點贊文博會 “臺味濃”成最大特色
- 2015-11-02文化部副部長丁偉參加文博會展 大贊泉州木雕
- 2015-10-28海絲藝術品中心亮相文博會 打造藝術品市場新地標
- 2015-10-16海峽兩岸文博會10月30日開幕 20個國家展示異國風情
- 2014-10-29鄉村學校少年宮圖書采購簽約及贈書儀式在文博會舉行
- 2013-10-30探訪文博會宜蘭館 主打創意牌“鴨子”椅吸引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