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11月2日訊(通訊員 高上釵)自九月份福建省文明委決定在全省組織開展推行“八不”行為規范、做文明公民活動以來,大田縣結合自身實際,開展“四做好”垃圾分類不落地家園清潔行動,對垃圾進行分類收集,即降低了垃圾處理成本,又簡化了垃圾處理工藝,省去了垃圾進場后處理的步驟,提高了資源的回收利用率,節省了大量的資金,美化靚麗了城市風景。
做好在家庭小區設置垃圾分類收集第一道關卡。赤巖社區率先開展家庭垃圾分類,通過社區人員宣傳引導,尤其對垃圾分類的意義進行宣傳,讓市民們都自覺投入到其中。特別本社區做好垃圾清潔員、小區保潔員的宣傳教育工作,讓他們既是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員、又是廢品回收員和生活垃圾分類宣傳員。制定一套切實可行的實施標準,對分類儲存、分類投放、分類搬運、分類回收、分類處理各環節做出明確規定,使垃圾產生后的收集、中轉、運輸、資源化利用、最終處理等各個環節納入依法管理的軌道。對單位和家庭生活垃圾實行垃圾袋實名制管理,凡不按規定分類的一律不予接收。促進單位和居民生活垃圾的減量化和垃圾處理的良性循環。在法規執行中,要注意明確合適的垃圾分類方式,既不會讓市民覺得過于繁瑣產生抵觸情緒,又要便于掌握和實際操作。可以從免費贈送居民不同顏色的垃圾袋開始,過渡到收繳垃圾清潔費時一并購買,條件成熟以后進一步推行“多扔垃圾多收費”、“垃圾不落地”政策、“垃圾減量化”政策,規范適度的包裝行為,限制過度包裝,減少一次性產品的使用,積極參與資源回收工作,減少垃圾的產生量。
做好在學校機關餐飲業等納入垃圾分類范圍中。將垃圾分類宣傳教育納入到素質教育體系,既有利于集中的宣傳教育,率先在城區13所中小學進行垃圾分類處理教育,通過“小手牽大手”帶動每一個家庭提高環保意識、號召廣大市民自覺做到不亂倒垃圾,不亂扔雜物,不高空拋物,積極參與道路、社區、樓道、等公共區域的環境衛生整治,推動垃圾分類減排的初衷;成為機關的規范化管理和機關干部的自覺行動,有利于引導和帶動垃圾分類工作形成習慣;餐飲業產生的食品垃圾在所有垃圾中占很大的一部分,食品垃圾不僅量多,更重要的是含水量大、易腐爛發臭和傳播病菌,能夠先在試點中將廚余垃圾從混合垃圾中分離出來并單獨進行處理,對垃圾分類處理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餐飲業服務試點推動,先易后難、循序漸進。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 2016-11-02福鼎市文明辦組織志愿者參與整治城市“臟、亂、堵”
- 2016-11-02三明市舉辦“感恩與你同行·為文明點贊”道德論壇
- 2016-11-02三明寧化縣舉辦創建省級文明縣城工作業務培訓會
- 2016-11-01寧化縣舉辦創建省級文明縣城工作業務培訓會
- 2016-11-01寧化縣舉辦創建省級文明縣城工作業務培訓會
- 2016-11-01寧化縣舉辦創建省級文明縣城工作業務培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