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文明委印發《關于推進誠信建設制度化的意見》出臺兩年來,各地誠信“紅黑榜”發布制度不斷優化完善,在限制范圍、懲罰力度、發布渠道等方面有了進一步的提升與改進,有效地推動了了建立健全激勵誠信、懲戒失信長效機制,誠信建設制度化再上新臺階。(10月25日 中國文明網)
誠信是重要的價值準則。公平正義的社會環境,需要每一個公民用誠實守信共同營造;積極向上的社會風氣,需要每一個公民用誠實守信共同維護。推進誠信建設制度化的現實意義在于,以制度來規范和約束人們的行為,不斷提升誠信意識,逐步形成自覺,在全社會建構起強大的道德支撐,營造揚善懲惡的法治環境。而推進制度化重在不斷完善相關機制和有效措施,各地各部門不斷完善優化誠信“紅黑榜”制度,彰顯激勵誠信、懲戒失信的決心,也讓相關制度在不斷完善中發揮更大的威力。
推進誠信建設要建制度立規矩。建立“紅黑榜”發布制度,是中央文明委推進誠信建設制度化的一項重大部署,按照《意見》要求,要建立誠信紅黑名單制度,把恪守誠信者列入“紅名單”,把失信違法者列入“黑名單”。實行“紅黑榜”發布制度,意在讓紅榜者更紅有尊嚴,黑榜者如履薄冰付出慘重的代價,進而強化“誠信吃香、失信吃虧”的信念,形成講誠信的良好導向。
完善“紅黑榜”重在立信又立威。講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應該是當今社會的主流。但失信行為也偶有發生,其主要原因在于失信成本過低,這也正是推進誠信建設制度化要解決的重點問題。建制度立規矩是基礎是前提,而嚴格執行制度不含糊,讓誠信“紅黑榜”立信又立威才是根本。事實上,各地也在按照這樣的思路不斷探索和嘗試,比如,在“紅黑榜”發布制度建立的基礎上,建立健全跨部門協同監管和聯合懲戒機制,不斷擴大限制范圍,明確限制項目內容,在更大程度上保證褒揚誠信、懲戒失信這一舉措的有效落實,構建“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信用懲戒大格局。
制度發力需綜合施策常態化問效。誠信建設是個綜合性的系統工程,必須在完善制度化上實行多方綜合施策,常態化問效。實踐中,最要緊的是適應新形勢需要,不斷“紅黑榜”發布制度,在利用新聞發布會、主流媒體、門戶網站等傳統方式進行名單公示基礎上,還要發揮新媒體手段的強大傳播力和廣泛性,擴寬“紅黑榜”公開發布渠道,建立統一發布平臺,使“紅黑”雙榜方便民眾查詢,讓公眾有話語權和知情權,并積極進行投訴舉報,發動社會力量實時監督,督促相關部門聯手加大對“老賴”懲戒力度,讓失信“老賴”寸步難行。如是,制度的威力才會彰顯,培育誠信風尚才有了可靠的根基。(孫小峰)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 2016-10-28豐澤區開展“創衛整治月”助力文明城區創建
- 2016-10-28豐澤區開展“創衛整治月”助力文明城區創建
- 2016-10-28永安市舉辦第十二屆老年文化健身節為文明點贊
- 2016-10-28永安市舉辦第十二屆老年文化健身節為文明點贊
- 2016-10-27城廂區開展“遠離欺凌 做文明美少年”法制教育進校園
- 2016-10-27城廂區開展“遠離欺凌 做文明美少年”法制教育進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