擂響戰鼓催征程。我省確立了“二四三”的政策框架和推進策略。“二”是完善兩個機制:健全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機制、完善特殊群體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保障機制;“四”是實施四大工程:標準化學校建設工程、教師隊伍建設工程、教育惠民惠農工程、教育質量提升工程;“三”是實現三個突破:突破義務教育學校建設標準化工作難點、突破教師校際交流體制瓶頸、突破學校教育信息技術應用障礙。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義務教育是必須保障和優先發展的基本公共事業,也是脫貧攻堅的基礎性事業。
我省在全國較早實施義務教育“兩免一補”和農村學生學雜費、教科書和作業本免費政策,小學、初中生均公用經費標準分別提高到650元、850元。全省義務教育總投入從2012年的356.3億元上升到2015年的482.67億元,公共財政教育經費占公共財政總支出比例居全國前列。
沿海、山區地區經濟發展差異大,如何讓短板“長”起來,是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難點和重點。
為抬高全省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底部,省級財政根據各縣財力情況分四檔補助,其中欠發達縣省級承擔80%。在原中央蘇區縣,省級農村中小學公用經費轉移支付比例高達90%;校安工程等省級專項資金中,60%以上傾斜欠發達地區。2013—2015年,省級財政下達5.75億元支持23個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教育發展。2016-2020年,再給每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2000萬元。
與2012年啟動“國檢”時相比,今年全省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增幅近1倍,其中小學從751元提高到1465元,初中從1272元提高到2219元;全省義務教育資源配置綜合差異系數進一步縮小,小學從0.59下降到0.42,初中從0.46下降到0.37,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公眾滿意度從94.6%上升到97.2%。
截止到目前,全省已有74縣通過了“國檢”,通過率居全國第七。而本月,最后一批18個縣,將迎來義務教育全面實現縣域基本均衡的收官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