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失信被執行人信用監督、警示和懲戒機制建設的意見》,要求加快推進對失信被執行人跨部門協同監管和聯合懲戒機制建設,構建“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信用監督、警示和懲戒工作體制機制。這一全方位的懲戒機制將使得“老賴”們評先受獎從業“處處受限”。(9月24日 《新華社》)
誠信社會穩步推進,無形中對于守信者形成了一種褒獎作用。然而,依舊有一些不守信用者存在,他們自詡為“老賴”,堅決不執行,堅決不還錢,這給誠信社會造成了很惡劣的影響。為了讓誠信社會更加穩步推進,為了讓失信者得到應有的懲處,為了讓社會樹立守信的共識,我們需要以聯合懲戒機制建設為契機,通過構建“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信用監督、警示和懲戒工作機制,讓失信成為不可碰觸的“紅線”。
以誠信信息共享讓失信者“可查可考”。失信者存在僥幸心理,與我們的誠信信息平臺共享并不徹底有關。若是個人的誠信信息存在行業或者區域阻隔,那么就會讓部分失信人的信息并不能及時的被知道,進而讓失信者有一定的“漏網”可能。樹立失信聯合懲戒機制,需要我們加快加大誠信信息共享平臺建設,通過各部門參與,構建誠信信息共享平臺,讓失信信息可查,讓失信者難以有逃遁的機會。
以誠信信息公開讓失信者“可見難逃”。誠信信息公開對于誠信社會建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過讓守信者的信息公開,可以讓守信者更得到社會公眾的傾向;讓失信者信息得到公開,則可以在給失信者社會懲處的同時,給予社會公眾一個警示。要建立聯合懲戒機制,需要我們在誠信信息公開上多下功夫,誠信信息及時公開、廣泛公開,這有助于樹立失信者的“羞恥感”和守信者的“榮譽感”,讓失信者在社會的眼光中,知曉誠信的重要性。
以黑名單建設讓失信成為不可碰觸的“紅線”。失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究其根本原因,還是和人們的誠信意識不高有關。要提升人們的誠信意識,誠信黑名單建設為我們提供了有效的途徑。通過不斷完善黑名單制度,讓失信人在聯合懲戒的作用下“處處受限”,增強誠信的社會威懾度,讓失信成為一條“紅線”,讓失信者及時“迷途知返”。
誠信,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社會道德機制。通過誠信信息共享、誠信信息公開和誠信黑名單建設,建立誠信聯合懲戒機制,讓失信成為不可碰觸的“紅線”,不守信的人少了,守信的人,也將會越來越多。(李子詹)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 2016-09-29建陽麻沙中學志愿服務站 為全國文明村鎮創建加油助力
- 2016-09-29城廂區“科普周”活動打造文明在線陣地
- 2016-09-29快樂出游,文明相伴
- 2016-09-29我省啟動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推薦評選工作
- 2016-09-29中國游客點亮新形象:講文明 重文化 求品質
- 2016-09-28漳州市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