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9月19日訊(通訊員洪春來) 面對來勢兇猛的“莫蘭蒂”臺風,豐澤區基層黨組織、黨員干部紛紛使出了“洪荒之力”,通宵達旦地奮戰在抗臺前線搶險救災,在緊急關頭挺身而出,涌現出了一批先進典型和感人事跡,為“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提供了生動的教材。
一座防御狂風暴雨的“堡壘”
靠近海邊的東海街道,防抗臺風的任務重,僅需要轉移的海上漁船作業人員就有1000多名,還有多個在建的工地,群眾的安全撤離一個也不能少!東海街道黨工委迅速帶頭組建了14支黨員先鋒應急隊伍,組織151名街居兩級黨員干部挨家挨戶進行險情排查,幫助沿海低洼地帶的群眾安全轉移,每名黨員還具體安排了船只勸回、人員撤離通知、水閘管理、危房低洼地帶防護和應急物資儲備等崗位職責,確保防臺工作做到海上一個不留,陸上一個不漏。14日中午,東海轄區上實海上海工地上還有403名外來務工人員沒有安全轉移,災情險急、人員數量龐大,轉移工作刻不容緩,但是臨時上哪兒騰出一個巨大的安置點?街道黨工委黃文耀書記坐立不安,想到上實工地靠近泉州師范學院、東梅小學不妨向學校暫借教室、場館等空間資源,他連忙向市、區防汛辦申請協調支援,終于在14日下午2點與泉州師范學院體育館負責人和東梅小學校長取得聯系,達成借用協議。黃書記一個下午緊皺的眉頭得以舒展,他笑著說:“辦法總比困難多啊!”這話音剛落,他又緊接著組織20多名黨員干部前往上實工地對這些外來工人展開安全轉移。一到工地他完全顧不上自己在建筑工地是否戴上安全頭盔,全身心投入指揮工作,14日晚上8點,403名外來工全部安全轉移到師院的體育館,終于趕在風暴登陸之前為這群外來工人建起了一道堅強的防御屏障。安置完工人后,他又繼續驅車趕往潯埔、后厝等社區進行巡視,街道黨工委秘書描述:“那一夜,書記都是馬不停蹄地在工地、社區來回穿梭,直到凌晨2點多才回到街道辦事處的防汛指揮部。第二天早上自己辦公室被水淹了都顧不上,又繼續前往社區抗臺一線。”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 2016-09-19維護網絡安全是網絡文明底線
- 2016-09-19適當的物質獎勵也有助文明
- 2016-09-19文明參觀 宜疏不宜堵
- 2016-09-19文明旅游要多念幾道“緊箍咒”
- 2016-09-19文明氣象不應被“涂鴉”
- 2016-09-19建陽區“情暖中秋·文明關愛”系列活動 突出三關愛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