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9月19日訊(通訊員 高上釵)今年是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五周年,紅軍長征勝利八十周年。為了營造出濃厚的紅色文化氛圍,大田縣以紅色文化為載體,充分挖掘、整合黨建資源,創新思維方式推進“紅色文化進校園”活動,不斷加強對學生崇高理想、高尚情操、優良傳統和黨的知識教育,使全縣學校黨建工作水平和紅色文化傳播得到了明顯提高。
結合黨課教育,創新紅色文化教學三大模式。根據中小學生心理特點,知識結構,分層次推進紅色教育,推行不同知識內容。一是小學上好“啟蒙”黨課,結合思想品德課和主題班隊會活動,采取“情景互動”模式,組織同學們觀看《紅動大田》、《無悔的心》影片,讓孩子們從小就對黨的光榮傳統和大田地方紅色故事有初步了解。二是初中上好“基礎”黨課,結合政治課教學和團會活動,教育學生立志當好黨的助手和后備軍。三是大田一中,五中,鴻圖中學高中生和職專學生按成人標準上好“標準化”黨課,組織學生較為系統地學習黨的基本知識、黨章、黨史和時事政治。通過形式多樣、分層推進,使各級各類學校學生接受黨課教育達到了全覆蓋。通過黨課的教育,使同學們進一步懂得了中國共產黨是怎樣從艱苦困難的情況下發展、壯大的,看到了什么是黨的先進性,什么是共產黨人對真理的追求。無論歷史如何變遷,中華民族和中國共產黨人對真理的追求是永遠不會變的。
打造紅色陣地,創新紅色校園基礎三大模式。一是把紅色文化列入文明學校重要考評項目之一,有機融入校園文化環境建設中,全縣各校園普遍設立了“紅色文化”專題展室,利用櫥窗、走廊、校園板報等多渠道傳播紅色文化。二是經常組織學生到博物館、紀念館、黨史展覽館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參觀。武陵鄉把當年珍貴圖片收集攝影制作上墻,在武陵中學校園里已建成150米的紅色文化長廊。當中設置紅色足跡、黨的歷史、民族脊梁、時代先鋒等版面,一幅幅表現紅軍長征路過武陵軍民魚水情深的紅軍宣傳圖片成為了一道的獨特風景線,成為全縣中小學生學習參觀點。三是組織參觀學習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目前,全縣擁有18個縣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其中5個被命名為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年利用暑假期間有序組織學生大田縣“第二集美學村”、上京鎮梅林三田文化廣場、武陵鄉閩中會址,建設鎮光裕堂,蘇維埃政府,屏山鄉無名紅軍墓等愛國教育基地參觀學習。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 2016-09-19建陽區“情暖中秋·文明關愛”系列活動 突出三關愛主題
- 2016-09-19梅列區開展“為文明點贊”系列中秋活動
- 2016-09-19福建省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動員會召開
- 2016-09-18豐澤區召開深化創建文明城工作動員會
- 2016-09-18廈門全城動員推進災后重建 詮釋城市文明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