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中秋,莫蘭蒂”強臺風重創廈門,大面積停水停電,大量樹木倒伏,部分道路完全癱瘓……臺風災害給市民生活造成很大困難困擾,但不論是老市民還是新廈門人,大家都不怨天尤人,而是挽起袖子,走出門戶,自發組織自救;全力理解、支持和配合政府高效有序地開展救援和災后重建工作,大家頂風冒雨,搶修水電;搬移倒樹,搶通道路;清除垃圾,疏通管道。大家友愛互助、相互守望,涌現出一個個感人故事,演繹出一段段大愛情懷,彰顯出廈門的溫馨氣質和文明向度。

部隊官兵在同安區搶險救災。(同安區供圖)
一輛泡水車不能發動,路過行人紛紛幫忙推車。(廈門日報記者 王火炎 攝)
【最可愛的人,你們辛苦了!】
快速反應
第一時間投入抗臺搶險
9月15日,臺風登陸后,第31集團軍1220名官兵、98臺車輛、2艘沖鋒舟,廈門警備區1440名官兵、700名民兵、85臺車輛、5臺機械,駐廈海軍部隊400余名官兵,駐廈武警廈門支隊、邊防支隊、消防支隊、海警支隊、水電部隊等2700余名武警官兵第一時間投入抗臺搶險。省武警部隊組織福州、漳州兩地760余名官兵赴廈支援救災工作。當日投入救災兵力6247人、車輛672臺、沖鋒舟2艘、機械設備5臺。
15日晚到16日凌晨,根據省防汛指揮部要求,省武警總隊直屬支隊400名官兵,省武警森林總隊從福州、泉州、三明、龍巖等地調集220名官兵,武警水電二總隊從江西的南昌、新余兩地調集500名官兵馳援廈門,他們一到廈門就投入到抗臺搶險工作中。
在臺風來臨期間,參加抗臺搶險的部隊不顧自身安危,積極開展內澇排險、轉移解救被困群眾、救治傷員等工作。臺風過后,他們立即投入搶險救災,在市區各主要道路開展道路清障、裝運垃圾、扶持倒伏樹木等工作,為我市災后重建付出辛勤勞動。
連續作戰
不少戰士手上磨起血泡
臺風“莫蘭蒂”造成廈門大量樹木、廣告牌被吹倒,全市主要交通路段、學校滯留許多樹枝和垃圾,清理任務繁重。廈門警備區出動2000余人50余臺車赴街道、學校等地救援。
16日,廈門警備區繼續組織現役部隊和民兵投入清理工作,共出動部隊官兵1450人,民兵700人,指揮車、運輸車等車輛設備共計50余臺,區分12個方向在廈門全市展開救援,另有數臺推土機、挖掘機、裝載機、抽水機、自卸車等機械設備在營區待命,隨時準備參與救援。
在思明區大同中學,為了確保學生能在節后順利返校上課,廈門警備區組織機關干部和直屬分隊共100余名官兵,進入校園對校區道路進行清理疏通,排除部分路段的積水,清理倒下和掉落的樹木,基本恢復了學校正常秩序,得到了師生的一致好評;在思明區湖濱北路路段,海防某團官兵冒雨清理樹枝,他們用電鋸將樹枝割開,裝車運離,不少戰士的手上都磨起血泡;在呂嶺路,某船運大隊官兵用拖車、人力等清理路面堆積的垃圾,幫助疏導交通;在翔安區祥福路路段、同安區舫山南路路段、海滄區主要街道,都有警備區部隊官兵救災的身影。廈門全市有700余民兵也都集結出動,在各自轄區展開路面清理和救援工作。
消防官兵
為居民送水應急
連日來,廈門武警消防支隊按照省、市的統一部署和要求,全警動員、全力以赴、全線出擊,全面做好防抗臺風工作。臺風過境兩天后,我市一些小區仍面臨“無水”苦惱。昨日,我市消防官兵用消防車“儲水”,為居民送去“甘露”。
16日一早,消防車停在嘉盛豪園小區門口。“消防送水來了!水來了!”居民從陽臺探出腦袋,隨后奔走相告。不一會兒,很多人拿著臉盆、拎著水桶趕到樓下。閥門一開,水帶一鼓,清涼的水嘩啦啦涌出。“多虧有消防官兵,要不真的不知道怎么挨過這幾天。”清水入桶,劉阿姨笑了。
取水的市民越來越多,但現場秩序井然,大家排成長隊依次等候。前埔消防中隊戰士張良鵬說,這次臺風中前埔區域受災不小,僅轄區內就有5個小區急需提供送水服務,一早就有300多戶居民來取水。前來取水的群眾絡繹不絕,小張忙活到中午,額頭上掛滿汗珠,看到年老體弱的,他還熱心地幫老人提水回家,樓上樓下往返8趟。老人說,年輕人不在身邊,多虧有消防官兵。
另外,臺風過后,求助玻璃、窗框、空調外機懸掛危險的電話一直不斷。市消防支隊有關負責人說,從15日凌晨3時至16日下午6時,全市消防官兵共接警出動347起,救出被困人員386人,處置各類險情175起,清理高空懸掛物325處,排水排澇43次。昨日還出動消防車65輛次,設立12個送水服務點,往返運送400余噸生活用水。
武警新兵
入伍五天就投入災后重建
“不累!”1997年出生的曾宇恒臉上還流著汗,但大聲地告訴記者他還能堅持。其實一周前,剛高中畢業的曾宇恒還在廣東老家過暑假,入伍剛滿五天,就跟許多武警廈門支隊的戰友一樣投入災后重建的第一線。
武警廈門支隊此次入伍的百余名新兵,多是來自全國各地1997年、1998年出生的小伙子。昨日中午,在仙岳路短暫休息的片刻,不少新兵從挎包里拿出前一天中秋節分發的月餅吃起來。他們告訴記者,前一天忙到就寢前,班長才有時間給大家每人發一塊月餅,但大伙的愿望就是能趕緊躺下睡一覺,“那時候哪有力氣吃月餅,干脆留著當點心。”
武警水電六支隊
打通畜牧場“生產通道”
道路清障、救災搶險……9月16日,駐廈武警水電六支隊官兵繼續奮戰在抗臺搶險一線。
六興畜牧場是集美區大型畜牧場之一,受臺風“莫蘭蒂”影響,損失慘重,場房全部倒塌,場內通風降溫、排水等設施損壞嚴重。駐廈武警水電六支隊三大隊官兵們連續奮戰10小時,利用鐵鍬、小推車等工具,一個過道一個過道,一間場房一間場房地將倒塌的磚瓦、樹枝等外運,打通“生產通道”,確保幫助村民在最短時間內恢復畜牧場生產。
臺風過境,我市多處街道一片狼藉。接到集美區石鼓路、集源路的道路清障任務后,駐廈武警水電六支隊三大隊九中隊迅速集結兵力50余人,火速趕往任務區域,與該支隊一大隊官兵協同作戰近8個小時,成功疏通集美區石鼓路、集源路、盛光路等主干道及十余個輔道。
邊防“救災突擊小分隊”
以最快的速度清理路面
廈門邊防支隊從全市公安邊防部隊中抽調280余名官兵,組建“救災突擊小分隊”12支,積極會同當地駐軍、市政部門聯合開展路面清障工作,力爭以最快的速度恢復轄區群眾的正常生活及出行。
根據轄區的不同特點,各“救災突擊小分隊”分別攜帶電鋸、工兵鏟、手斧等工具開展工作。“救災突擊小分隊”還依據實際情況對各地主要交通要道的車流進行疏導分流。截至16日下午4時,“救災突擊小分隊”共清理倒伏樹木480余棵,倒塌棚屋板房30間。
廈門海警勤務中隊指導員藍志祥帶領官兵投入救災,已連續作戰二十幾個小時。他們對海滄區政府周邊道路及思明區濱北小學等多處地方進行清障,很多戰士的腳都起了水泡。
【干群合力 守護平安力保民生】
湖里區:黨員干部群眾抗臺搶險
災難面前,有一種力量叫“眾志成城”!在湖里區,由上萬名黨員干部、社區工作者、解放軍、武警官兵、民警、城管執法隊伍等組成的“搶險救援隊”投身一線,攜手抗臺搶險。截至昨晚記者發稿時,湖里區沒有人員傷亡報告,排查出49處防汛隱患點,對3000多處廣告牌、屋頂太陽能裝置加固,成功轉移7000多人到安全地帶,全區公共交通在半天內基本恢復通暢,受災群眾衣、食、住、行、醫等基本生活問題得到了有效保障。
有擔當:領導干部堅守在一線
9月15日早上7時30分,湖里區防汛指揮部一派繁忙,領導和機關干部們眼睛布滿血絲,正緊張地部署救災重建工作。湖里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徹夜未眠,天一亮他們又立即動身走街串巷進行災后排查。此時,各個街道、相關部門的領導干部們已經走進社區,他們拿起工具參與清理樹木雜物,他們中的很多人已經連續工作36個小時以上。
有能量:黨員先鋒隊沖在一線
湖里區城管執法局的600多名隊員是一支先鋒隊,臺風剛過,這支隊伍立刻趕赴一線搶險救災。截至昨日,他們清理道路達到20公里、清理樹木1000余棵、路面鐵皮2000多塊。在各個社區,黨員搶險隊凝聚起一股強大力量,105支社區黨員突擊隊成為群眾最信賴和最值得依靠的“救火隊”。
同安區:面展開災后重建工作
臺風過境后,同安區上下立即轉入災后自救工作。昨日上午,同安區主要領導在防汛抗旱指揮部迅速召開部署會,部署災后重建工作。此后,同安區領導還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通信、用水、用電、加油等相關問題的協調解決。
全體黨員干部深入基層救災
在同安區委區政府的部署下,同安區全體黨員干部下沉一級,深入基層開展救災工作。該區四套班子領導全部到鎮(街、場)一線;鎮(街、場)領導均到村組,區級各部委辦局、市直各部門全部行動起來與鎮街共同開展救災和災后重建工作。
部隊官兵也積極為同安恢復生活秩序貢獻力量。記者從同安區人武部了解到,昨日,共有1100多名駐軍和武警官兵奮戰在同安城區及重點災區,為主要道路的疏通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另有200多名民兵分散在各個鎮街進行救災搶險。
多措施解決居民用水問題
用水用電等民生問題則是當前最迫切的問題。臺風對同安的電力設施造成了毀滅性破壞,導致水廠無法供水。經多方協調,目前同安區已經形成較為完整的解決方案,一方面爭取到大功率發電機到梅山水廠,可實現城區不加壓一樓供水;另一方面對暫時無法供水的居民樓,通過設立取水點供水。此外,同安區接下來還將通過運水和志愿者送水上門等方式,分別解決鎮村人口聚集地用水和老弱病殘用水問題。同安區還將加強市場監督,杜絕礦泉水和方便面趁機漲價現象。
同安區各鎮(街、場)、各部委辦局目前均已圍繞各自職責,全面開展災后重建工作,力爭早日恢復全區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
【自救互助 市民義舉溫暖人心】
微信群暖意濃 業主互助取水
“官邸大廈業主微信群”這兩天熱鬧得很,每一條信息,都在傳遞著濃濃暖意。
“家里只有我和小孩,風好大,害怕。”15層業主的一句話剛發送出去,來自5層業主的邀請就跳了出來,“來我家,我們一起。”
在這個互相稱呼樓層號的群里,無論是狂風暴雨里門窗砰砰作響的時候,還是風平浪靜后等待供水的焦急時刻,總有人站出來鼓勵、幫忙、呼吁……
“莫蘭蒂”襲來之時,窗外雨驟風狂。業主羅小姐說,幾位熱心男鄰居,冒險去各自樓層的樓道關窗、掃水,排除險情,“不在家的群里喊一聲,鄰居就會過去幫忙查看情況,實時播報大廈和戶外的最新情況,互相提醒支招。”停水時,業主們也會互相安慰 “我們有電有網已經很滿足了”。
部分樓層來水后,一位11樓業主主動邀請有需要的鄰居來自家取水甚至洗澡,一位10樓業主隨后趕去取水沖廁所。有位業主還是一樓店面的店家,店里來水后,她也吆喝大家去取水。而一位4樓業主第一時間想到的是高層鄰居的用水問題,她建議:水越來越大但大家先別急著用水,等天臺水箱水滿了,比較高層的鄰居才可以有水用!
眾鄰居齊動手 移走堵路大樹
9月15日傍晚,兩個年輕人,一人拿著菜刀、一人拿著簡易小鋸子,準備徒手清理壓在瑞景小區道路上的大樹——這些大樹阻了道路,老人進出很不方便,而小區物業忙得團團轉,沒有人手。
住在小區125號二樓的李意燦,從陽臺看到這一幕,立馬下樓加入。三人輪流,進度不快,但進度慢慢就快起來了,李意燦扭身再看,身后已經有10來個人了,有老人,也有女業主。“也不記得他們是什么時候加入的。”他說,只記得做著做著,就有人湊上來說“你休息換我來”——雖然平時接觸得不多,但這時大家都顯示出十足的默契,女業主負責組織,男業主四五人一組輪流,一組負責鋸,一組負責清理。一位大爺還特別留意清理樹葉,他說,這樣不會堵住下水道。一個多小時的努力后,道路恢復了通暢。
李意燦的妻子陳曄楊為這個現場錄制了視頻,她覺得應該點贊這些好鄰居們,“大家一起,風雨同舟,沒有什么克服不了。”
無獨有偶,翠湖莊園小區的物業昨天在業主群里發了一段感言:“早上看到一位外國業主自己拿著手套,幫我們一起砍樹枝疏通道路,心里那個感激啊,還有好多熱心業主為我們出謀劃策,提供幫助。感恩有你們,謝謝你們。”
愛心餐廳提供 免費魚粥面線
冒著熱氣的大鍋魚粥新鮮煮好,端進大堂,伙計已經準備好了餐盒:要打包給外面還在搶修的電力工人。昨日中午開始,這家名為“海釣船”的餐廳,免費供應魚粥和面線。
“家里停水的朋友,搶修工人,武警、消防官兵和警察,還有沒法做飯的朋友,歡迎來店里免費用餐。”發出此語的餐廳,一家店面在瑞景、一家在江頭。
“船長”陳小培說,早上起來開店,發現門口全被樹枝封住,路幾乎都是癱瘓的。風雨中,搶修工人,武警、消防官兵在門口忙碌著,甚至連一口熱水都喝不上。他馬上發動了店里的人,準備原材料,并就近采購純凈水,煮魚粥;江頭店準備了面線,都是免費提供。
來店里吃也好,打包外帶也好,他們都提供了場地和餐盒。有的人用完餐,要付款,也被婉拒。“就是要方便大家的,并不是要盈利。”陳小培表示,大災面前廈門需要更多正能量,截至記者發稿,“海釣船”已免費向社會提供上千份魚粥與面線。
還有更多的感動在朋友圈被展示——
“在我們清理路面鋸樹時,后埭溪路邊小店還給街道社區人員免費送了一箱飲料。”來自梧村街道工作人員的信息這樣說;
“許多粥店、面線糊店煮了一天免費粥和面線糊,慰問戰斗在一線的勇士們和受災人民!”一位家住廈港網友的朋友圈,著力點贊著這“免費”的愛心餐。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天災面前,我們齊心協力、眾志成城。廈門城市的文明涵養,廈門城市的精氣神,在這個非常時刻,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迸發出一種強大的正能量。這是戰勝災害最寶貴的精神力量。
祈福廈門。陽光總在風雨后。“莫蘭蒂”的洗禮,將讓廈門這座有英雄歷史、底蘊深厚的文明城市,以更好的姿態更美的形象展現在世界面前。(廈門文明網綜合)

軍民齊心移開倒伏的樹木。(廈門日報記者 鄭曉東攝)

翔安軍民齊動手。(廈門日報通訊員 張天驕攝)

五通社區組織巡防隊員清理倒掉的樹木。(廈門日報記者王火炎 攝)

電力部門正在加緊搶修 圖片來源:廈門日報

廈門醫療急救中心醫護人員及時救治市民。(廈門日報記者張奇輝 攝)

海滄市政園林部門及時清理倒伏的行道樹。(廈門日報通訊員 鄭偉明 攝)

冒著風雨,民警在車流中指揮交通圖片來源:廈門日報

外籍志愿者正在砍樹,清理路障。(廈門日報記者 林銘鴻攝)

濱北興業銀行員工上街清障。(廈門日報記者 林銘鴻攝)

藍天救援隊疏散被困群眾。(廈門日報記者 房舒攝)

古龍小廚讓搶險救災人員吃上熱乎乎的飯菜(廈門日報記者 劉艷 攝)

麥當勞公司將一份份免費的愛心餐送給辛苦勞動的環衛工人 圖片來源:廈門日報

翔安農民已逐步恢復生產。(朱毅力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