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建人一旦上了誠信“黑名單”,即便僥幸把有違建的房子脫手了,待發現自己貸款、開辦企業處處受限時,就會追悔莫及。如果新業主不愿意配合整改,原業主還得把房子買回來,自己整改方能消除失信記錄。多折騰啊!就是這種“一處違法,處處受限”的折騰,將違建信息公示納入誠信體系建設,有效地震懾了違建行為。9月7日,廈門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副局長陳水做客廈門市人民政府網,解讀“兩違”綜合治理相關政策時,舉了這樣一個例子,凸顯出我市通過創新手段,切實推動“兩違”綜合治理工作的決心和效果。
懲戒有力 19類違建行為人 將處處受限
據市城管執法局介紹,目前,市治違辦已建立起“兩違”綜合治理領域失信行為數據庫,各區治違辦負責每月收集本轄區“兩違”失信名單,及時推送至市治違辦,最后在“信用廈門”和市城管執法局網站向社會公布。截至目前,我市已有173條相關違建信息被記錄,其中企業6家,個人167人。而通過前期的公示督促,我市有9個違建人因整改完畢,被撤銷了失信記錄。
不僅如此,市城管執法局已經擬定了“兩違”綜合治理領域失信行為懲戒措施的相關規定,共有19類違建行為,將被分別實施相應的懲戒措施。違建人除了將被依法處罰,還要面臨停止施工供水供電、停止辦理房屋轉移登記等懲戒措施,市場監管、環保、通信等部門也會同時接到通知,停止對違建人核發相關許可。更可怕的是,那些因為違建被申請法院強制執行的當事人,會受到更多的限制,如不能辦理銀行貸款,身份證不能購買機票、動車票等,可謂是“寸步難行”。目前,思明轄區內已有違建案件在申請法院強制執行后,當事人因拒不履行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連貸款也辦不了。
創新治理 廈門市提前完成年度拆違任務
其實,將違建人列入誠信“黑名單”不過是我市創新治理手段的其中一項。自2014年全省“兩違”治理工作開展以來,我市充分發揮了“排頭兵”的示范作用,在治理工作的各個方面勇于開拓、敢于創新,“兩違”治理工作全速推進,3年來,交出了一張又一張漂亮的成績單。
在“兩違”網格化巡查機制中,我市充分發動群眾,創新市民參與巡查的模式,真正實現新增違建一露頭就被發現;在拆違治違工作中,我市充分運用快查快處機制,思明、湖里等區域實現了新增違建零增長,“無違建”創建碩果累累;在歷史違建處置過程中,我市結合實際創新運用四種方式,逐步消化了歷史違建存量。更重要的是,我市充分認識到“兩違”治理對于城市建設、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在拆后土地利用上下足功夫,拆除違建切實地為發展騰出空間,拆違治違有效助力了我市各項民生工程、重點項目的推進。
截至9月5日,我市已拆除527.96萬平方米(含海域整治等),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150.84%(不含結轉);拆后騰出土地1440.57萬平方米(含海域整治等),拆后利用土地1391.81萬平方米,拆后利用率為96.61%。各項指標均排在全省前列。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 2016-09-07明溪縣召開“為文明點贊 提升公益廣告氛圍”動員會
- 2016-09-07龍海市文明辦開展“兩學一做”專題活動
- 2016-09-07用文明節儉營造中秋“風清月明”
- 2016-09-07“文明新曲”用走心方式傳播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