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煙散盡羅漢里 青山綠水神仙居
游擊隊攻打扈嶼鎮。(資料圖片)
大山深處的一都鎮。
當年游擊隊運糧食的山路。
公開組織農會。(資料圖片)
農民們正在晾曬地瓜干。
枇杷成熟了。
核心提示
東南網8月24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林智嵐 實習生 黃玲釩 羅京)1934年4月,福州中心市委書記陳之樞叛變革命,面對白色恐怖嚴重威脅,有些縣的中共組織及一些支部或受到破壞,或暫時停止了活動,幸免于難的另一部分黨員相繼撤往鄰縣。福清一都羅漢里位于福清、永泰交界地,這里山高林密,人煙稀少,與福廈公路僅一山之隔,國民黨統治鞭長莫及,有建立游擊根據地的天然條件。
1935年5月,福清中心縣委與莆田中心縣委在福清鏡洋樟溪(掌溪)召開聯席會議,會議決定:福清、莆田游擊大隊整編為閩中工農紅軍游擊隊第一支隊和第二支隊,在特委統一領導下,分別以羅漢里和常太為根據地,依靠群眾,發展力量,積極開展游擊戰爭。
中共閩中特委的成立,標志著閩中游擊戰爭進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使北起烏龍江,南至惠安約150公里的福廈公路干線兩側地區,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南方革命運動的戰略支點之一。
羅漢里武裝力量掌握在共產黨手里,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開創了重新聚集革命力量的新局面。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相關新聞
- 2016-08-24龍巖市召開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座談會
- 2016-08-24福建:圍繞高要求新期待 全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 2016-08-23我省即將開展全國文明村鎮、單位及培育對象初評工作
- 2016-08-23新羅北城街道多措并舉打好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攻堅戰
- 2016-08-23福建省全國文明村鎮、全國文明單位及培育對象初評
- 2016-08-23中辦國辦印發《關于設立統一規范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意見》及《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福建)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