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溫州各大微信公眾號和市民微信朋友圈紛紛轉載點贊一張照片。照片上,志愿者身穿“禮讓斑馬線 文明伴我行”紅馬甲,在炎炎烈日下向斑馬線前禮讓行人的司機豎起了大拇指,為斑馬線前快速通行的行人點贊,簡簡單單的動作,讓溫州市民感到溫暖。(中國文明網頭條報道)
斑馬線前,禮讓行人,這對于車輛與司機而言,應該是一件容易做到的小事,然而,這一件小事,其意義卻非常深遠。這首先體現了車輛與司機,對行人生命安全的重視。與所有的車輛相比,任何行人,都是處于百分之百的弱勢地位,一旦發生碰撞,行人的生命安全,必然受到嚴重的威脅。而每一名司機都應該明白的是,車輛,與生命相比,孰輕孰重,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我們必須認識到,包括車輛在內的一切人類文明,都應該是服務生命的,都應該是提升生命質量的。如果讓車輛成為人類生命安全的巨大威脅,這顯然是本末倒置的做法,是對生命尊嚴的褻瀆。
另一方面,如果我們能夠以“禮讓斑馬線”的活動為契機,將這一份“禮讓”之念,推廣至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那么,這對實現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都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道理很簡單,所有的車輛都能夠做到在斑馬線前禮讓行人,這就是對自己的負責。因為,所有的司機,都不可避免地會成為“行人”中的一員,同樣,行人這一群體中,也必然有相當一部分就是司機,相互之間形成禮讓之風,就意味著,為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都增添了最強保險。
車輛在斑馬線前禮讓行人,其意義與作用,是如此深遠,那么,這一種行為,理應得到社會的點贊。濁,必須激;清,也必須揚!向斑馬線前禮讓行人的司機豎起了大拇指,這是對禮讓之風的肯定與贊美。即使著眼于最低層面,禮讓之舉所蘊含的關愛他人、尊重生命的品質,也理應得到我們的喝彩與贊美。面對文明之舉,我們何必吝于自己的掌聲呢?向斑馬線前禮讓行人的司機豎起了大拇指,在彰顯文明與和諧的同時,也是引導更多的市民,認識到這一種禮讓之行的意義與作用,從而加入到“禮讓大軍”的隊伍之中。
當然,我們的大拇指、我們的掌聲,也應該送給那些快速通過斑馬線的行人。理解是雙向的,和諧更需要雙向的努力。作為行人,我們也必須為車輛著想,在保護自身合法權利的前提下,不給車輛添堵,不給他人添堵,也是文明出行的要求。俗語有云,“兩好作一好”,交通的文明與城市的和諧,僅僅依靠車輛在斑馬線前禮讓行人,還是遠遠不夠的,這需要全體市民做到文明出行。無論是駕車一族,還是步行一族,只能他們能夠將“禮讓”之念,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那么,這都值得我們點贊。只要雙方都能夠踐行“禮讓”,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夠享受到文明出行所帶來的有序和安全。(周齊云)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 2016-08-16國家旅游局:下一步要把不文明行為記錄上升到法規層面
- 2016-08-16豐澤區以“暗訪”方式促文明城市創建常態化
- 2016-08-16永安市對文明文化建設實行目標責任跟蹤管理問效
- 2016-08-16寧化“為文明點贊 為三明點贊”主題征文活動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