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武漢,有一個由民眾自發組成的公益團隊——武漢好人圈志愿服務協會。3000余位志愿者們不計回報、無私奉獻。他們借助“互聯網+”思維,“抱團”參與各項志愿服務活動中;他們以道德模范為標桿,關愛大眾幸福和健康為目標,迄今為止累計參加公益慈善活動達5000余次。(8月10日中國文明網)
這是一個呼喚好人的時代,這也是一個好人涌現的時代。隨著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穩步推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地基層工作不斷引向深入,各地宣傳好人、議論好人、學習好人、爭做好人已蔚然成風,各式各樣的“好人”也紛紛涌現,好人成“網紅”已逐漸成為一種社會新常態。
然而,盡管好人頻出、好事不斷,但如果僅憑其一己之力,靠“單兵作戰”和“單打獨斗”的方式去幫助他人、服務社會,勢必力不從心,也無法影響更多的人。因此,要想營造全社會遵守好人、學習好人、爭做好人的強大氣場,必須要放大好人的效應、發揮好人的引領作用,實現好人數量增長、好事件數倍增的良性循環效應。
也正是在這一背景之下,中央及各地方紛紛借勢發力,積極嘗試和大膽探索如何發揮好人引領作用、放大好人輻射效應的途徑。如組織開展“全國道德模范故事匯”基層巡演活動、舉辦全國道德模范與身邊好人現場交流活動、向社會公開發布“時代楷模”先進事跡、好人事跡集中展播以及開設道德模范講堂等,其目的就是把許許多多的好人好事聚集在一起,讓好人好事“抱團取暖”,從而釋放出更加強大的社會振動效應、輻射效應和帶動效應,引導更多的人崇德向善、向上向善、見賢思齊,讓更多的人積極主動地加入到做好人好事的隊伍中來。
正所謂“一根筷子輕輕被折斷,十雙筷子牢牢抱成團。”做好人好事也是同樣的道理。眾所周知,面對當今紛雜煩擾的社會環境,如果一個僅僅靠一個人或極少數的人去埋頭苦干、奉獻社會,就算是再怎么去努力也將會淹沒于茫茫人海之中、很難引起人們的注意,更不容易喚醒人們“善良”的初心。但如果將好人聚集在一起“抱團”發力做好事,其所產生的社會影響力和釋放的社會效應必然成倍增長,也更容易吸引社會的關注,從而感召和帶動更多的人做好人好事。
毋庸置疑,好人“抱團”做志愿,類似武漢這樣的做法多多益善。畢竟一個人的力量終究是有限的,但如果通過好人“抱團”的形式去幫助他人、影響他人、帶動他人,就一定能夠使個人的力量呈幾何式增長,把愛心事業做大做強,為社會傳遞更多的正能量。(楚韻)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 2016-08-1120人上游客“黑名單”能否遏制不文明行為
- 2016-08-10省委文明辦調研組一行來融調研“五古豐登”示范點
- 2016-08-10文明出游 怡情悅性
- 2016-08-10實干開啟文明創建新征程
- 2016-08-10以“組合拳”打出文明新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