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武漢,有一個國內唯一由民眾自發組成的公益團隊——武漢好人圈志愿服務協會。3000余位志愿者們不計回報、無私奉獻。在武漢市文明辦的幫助和指導下,他們借助“互聯網+”思維,“抱團”參與到各項志愿服務活動中。他們以道德模范為標桿,關愛大眾幸福和健康為目標,迄今為止累計參加公益慈善活動達5000余次。(中國文明網“地方傳真”報道)
儒家圣賢荀子說過這樣一句名言,“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積累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不過,這里的“積累”,側重于時間層面的“縱向”積累,強調的持之以恒,而事實上,“積善成德”,還存在著另一個層面的體現,那就是空間層面的“眾人拾柴火焰高”。“武漢好人”“抱團”參與到各項志愿服務活動,就是匯聚“好人”微善而形成人間大愛的有效舉措。
現實生活中,包括“好人”在內的絕大多數人,都會遭遇“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困境,這一困境,在“行善”時,同樣存在。受到人力、物力、財力以及時間等諸多因素的制約,許多時候,我們很難憑借一己之力,而完成一件善舉。這樣的被動,也是導致許多善舉,止步于“心動”的關鍵原因。然而,當眾人援手呢,“人心齊,泰山移”的古訓告訴我們,“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奇跡,正是這樣創造出來的?,F實生活中,這樣的事例比比皆是。無論是冬季幫助菜農解決一時難以出售的蔬菜,還是夏天幫助瓜家解決,抑或是眾人捐助,解決受難家庭渡過難關,這都展示了“抱團”行善的巨大作用。
“抱團”行善,不僅有助于彰顯“好人”大愛,對于“好人”自身,也是一種幫助、鼓勵與支持。這一份幫助、鼓勵與支持,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在我們積極行善之前或者是行善的過程中,許多時候,也會遭遇一些風言風語的調侃甚至是嘲諷,此時,于行善者而言,需要自身的信心與定力,而他人的關心與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而最好的支持,便是其他好人采取同樣的善舉。善舉與善舉相互呼應,在匯聚大愛的同時,也使得每一位行善者信心滿滿,永往直前。值得我們關注的是,“抱團”行善,既避免了各自為“善”所存在的勢單力薄的不足,也為眾多行善者提供了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機會。
好人們在“抱團”行善的過程中,也應該充分發揮“好人團隊”的影響。各自為“善”也好,“抱團”行善也好,我們要做得好,同時也要說得好,在自媒體時代,后者尤其重要。這并不是強調自吹自擂,而是,過分的“低調”,確實容易導致“酒香也怕巷子深”的被動。特別是各自為“善”,往往使得我們的善舉,被一一掩蓋,善舉的意義,也就同樣被抹煞。所以,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抱團”行善,在匯聚善舉的同時,也擴大了好人行善的社會影響,進而吸引更多的民眾參與到“好人”的隊伍之中,助推“好人精神”發揚光大。(周齊云)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 2016-08-1120人上游客“黑名單”能否遏制不文明行為
- 2016-08-10省委文明辦調研組一行來融調研“五古豐登”示范點
- 2016-08-10文明出游 怡情悅性
- 2016-08-10實干開啟文明創建新征程
- 2016-08-10以“組合拳”打出文明新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