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文昌橋,不得不先說順昌縣元坑鎮(zhèn)。元坑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和豐厚文化積淀的古鎮(zhèn),地處順昌縣西南12公里處。三國時就聚落成村莊,早在明、清時期,元坑就是八閩重要水運通道之一,繁忙的水上運輸,繁華的墟橋交易,商賈云集,造就了元坑文化經貿交融地帶,歷久而不衰。
據民國版《順昌縣志》載,元坑水尾橋,早期是由東郊陳氏始建于明正德十年(1515),坐落在元坑鎮(zhèn)新墟村東面,又名新墟橋,是當地老百姓生產生活的必經通道。因廊橋中央的廊屋閣樓內祀文昌帝君主神,供人們祭拜而留名千秋。到了明代后期,東郊陳焯,為寄寓文風昌盛之意,將水尾橋命名文昌橋。此后,鄉(xiāng)民設圩場于橋內進行生產經貿交易,又是因橋的一頭連著關帝廟,因此古橋也是老百姓趕廟會、祭祀的場所。
眼前的文昌古廊橋,是2009年依舊修建的,橋長145米、寬6米,橋體為木質結構,由208根廊柱和1000多片雕花組合,柱子與柱子之間的隔間共有50多間,橋面鋪設大理石,與走道相連相通,橋下金溪川流不息。遠遠望去,文昌橋像一道彩虹橫跨兩岸,氣勢恢宏,風格古樸,頗為壯觀。
穿行在狹長縱深的文昌廊橋,就像穿越歷史的隧道,腳下是舒適的石板橋面,兩側的橋欄懸掛著元坑幾十面人文、勝跡等畫屏,讓人清晰地感覺到元坑的歷史。放眼橋外,氤氳中若隱若現那厝、那祠、那寺、那山、那水,讓人驚嘆于文昌橋的文化厚重,更讓人驚嘆元坑人的聰明和才智。
2010年,元坑鎮(zhèn)獲得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國家文物局授予的第五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zhèn)”稱號。雅韻瑰麗的文昌橋,也因此名聞遐邇。文昌橋曾走過元坑的肇遷先祖,走過榮歸故里的達官顯宦,走過富甲八方的巨賈,走過耕讀傳家的平民百姓,濃縮了元坑歷史、人文、風土、民俗等精華。悠悠的歷史長河中,元坑的先民們留下古代橋梁建筑豐富而寶貴的文化遺產,作為歷史傳統(tǒng)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文昌古橋,也留下了令人信服的“元坑美”。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 2016-07-27大田縣:“四個強化”弘揚孝道精神建設文明和諧家庭
- 2016-07-27大田縣:“四個強化”弘揚孝道精神建設文明和諧家庭
- 2016-07-27漳州機關企事業(yè)單位文明交通行為將與文明創(chuàng)建評優(yōu)掛鉤
- 2016-07-27漳州機關企事業(yè)單位文明交通行為將與文明創(chuàng)建評優(yōu)掛鉤
- 2016-07-26同安區(qū)文明辦“四幫四帶”活動進龍泉村
- 2016-07-26武平縣委文明辦組織黨員參觀革命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