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泉州7月18日電 題:福建永春僑鄉古民居帶旺鄉村游
作者 廖靜
福建泉州永春縣岵山鎮塘溪村一處古色古香的紅磚古厝內,一位二十幾歲的臺灣小伙認真地四處拍照、觀摩。這處名為“福興堂”的古厝與閩南地區其他古厝不同,其內有眾多輝綠巖、花崗巖石雕,樟木、檜木雕,及磚雕和泥塑等多種雕刻。
這讓前來參觀的臺灣鹿港青年林柏廷贊嘆不已。“這種雕(刻)很好看,小時候在鹿港也有一些類似的記憶。”連日來,這座象征僑鄉記憶的古厝接待了一隊又一隊外地游客,濃濃民國風成當地鄉村旅游的新看點。
福興堂是一座懸山式土木磚石結構的閩南古大厝,歷經70多年風雨,如今保存相當完好。院落占地1400平方米,由民國時期永春富商李武宗、李武庸兩兄弟出資興建,俗稱“李家大院”,如今還有四戶李氏后人住在古厝內。它由各地頂尖工匠打造而成,其中包括參與南京中山陵工程的師傅。福興堂建筑構件均為手工雕刻,做工精細,為閩南地區罕見。
“臺客”林正雄也是被老宅吸引來的,他是一名研究中國古代建筑的教授。他一邊認真拍照,一邊跟記者說,“像這樣的建筑,不應該僅僅作為旅游的附屬品。”
“福海無涯潤身潤屋,興家看道克儉克勤”、“風生碧檻魚龍躍,月照青山松柏新”……古厝內的書法、繪畫都大有來頭,據說匯聚了近代著名畫家李霞、末代舉人鄭翹松和著名瓷畫家陳堯民等的墨跡與畫卷。
負責宅第講解的導游給游客講起老宅的故事:李武宗遠近聞名,除了福興堂外,他在永春還有好多座古厝和洋樓。“據說在蓋福興堂時,陳嘉庚曾三次前來參觀。”
她說,李家兄弟樂善好施,也是愛國富商,抗戰期間他們出資從海外買糧食,無償供應給福州民眾。當時的福州市政府提議,將李家兄弟推選為省參議員,并向李家兄弟贈送“視國猶家”的牌匾。如今宅第高高懸掛的牌匾已有一些殘破了。
像這樣的古厝,在著名僑鄉永春岵山鎮還有好幾百處,其中大部分是海外僑親出資興建的。岵山鎮僑聯主席陳志宏告訴記者,岵山鎮將結合僑居特色,發展一條集古民居、鄉村特色美食、農家樂等為主題的鄉村旅游線路,同時帶動當地包括荔枝在內的特產經濟。
臺灣華梵大學建筑學系教授蕭百興表示,像這樣精美的古厝,一定要融入當地經濟發展,保護措施才有持續性。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 2016-07-18尤溪縣開展《為文明點贊》主題歌曲演唱比賽活動
- 2016-07-18上杭縣白砂鎮致力創建國家級生態文明示范鎮
- 2016-07-18泰寧舉辦“為文明點贊”廣場舞匯演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