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wǎng)7月14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吳柳滔 通訊員 林方)位于順昌、沙縣交界處的天臺山,海拔1078米,因其獨特的自然景觀和人文風光而聞名,溶洞、銀杏、奇石、古寺是天臺山的精華。順昌縣洋口鎮(zhèn)綜合林場上坪頭小組古樹群落就生長在天臺山山腰處,它于2015年被南平市林業(yè)局評為全市“十佳鄉(xiāng)村景觀林”。
日前,記者來此探訪,不僅為群山環(huán)抱中寧靜的村莊、古樸的農(nóng)舍以及漫山遍野的修竹茂林所陶醉,更被上坪頭當?shù)厝伺c古樹群落和諧相處的文化所深深吸引。
該古樹群落以古銀杏為主,面積約300余畝,為天然林分,至今保存完好。古銀杏總株數(shù)達200多株,樹齡多在千年以上,平均胸徑120厘米。其中最高的一株銀杏樹達42.2米,單株地徑6.37米,曾于2008年入選福建省第一批樹王名錄。除此之外,還有數(shù)百株身形巨大、枝繁葉茂的香樟、閩楠、大葉柯、三尖杉、光葉石楠、大葉野櫻等古樹名木,或成行或成片,環(huán)繞村莊四周。
據(jù)傳,明嘉靖年間,著名堪輿家廖瑀、廖均卿之后裔廖文政、廖文秀兄弟二人,自建寧云游至天臺山,站在峰頂?shù)娘L動石上遠眺,見山谷中一片樹林在秋陽下閃爍出絢麗的金色,疑為仙境寶地,遂尋覓至上坪頭。兄弟二人走進銀杏樹林,發(fā)現(xiàn)樹上、地上滿是金黃色的銀杏葉和銀杏果,林間還藏有兩棵大樟樹,狀似一公一母,樹旁有一塊開闊地,于是認為此處得天地之靈氣,乃耕耘居衍、福蔭后世之風水寶地。此后,兄長繼續(xù)云游四方,弟弟則攜家人到此壘土而居,一些寄居建寧的廖氏族人也陸續(xù)遷來繁衍生息。
至今,上坪頭人對大自然饋贈的林木愛護有加,只取所需,從未大肆墾伐。村人將兩棵大樟樹尊為樹王、樹后,凡有求學、經(jīng)商、建房者,都要事先來此祭祀祈福。
綜合林場上坪頭小組組長廖政華告訴記者,上坪頭原是洋口鎮(zhèn)田坪村的一個自然村。上世紀60年代,鎮(zhèn)里在當?shù)亟ㄆ鹨悦裆a(chǎn)毛邊紙的造紙廠,上坪頭村民全體轉(zhuǎn)為城鎮(zhèn)戶口并成了廠里的工人。后來紙廠倒閉成立鎮(zhèn)綜合林場,大伙又變成林場職工。無論身份咋變,都是守著這座山,看著這片林,先輩造林護林的傳承不會變。
如今,閱遍滄桑的兩棵大樟樹,仍矗立在村口的道路兩旁,同身旁的古銀杏及整個古樹群落,依舊生機勃勃。順昌縣林業(yè)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去年上坪頭古樹群被評為南平市“十佳鄉(xiāng)村景觀林”后,林場將獲得的5萬元獎金加上籌措到的其他資金,全部用于景觀林提升改造和修路、建圍欄、立牌宣傳等,下一步還要在景觀林中修建木棧道和觀景平臺。在保護好林子的同時,利用天臺山風景區(qū)優(yōu)勢,大打生態(tài)旅游牌,推進美麗鄉(xiāng)村建設。
臨別時,村民們都熱情邀請記者秋天再去。因為秋天才是天臺山最美的季節(jié),立冬前后,上坪頭的古銀杏身披“黃金甲”,地面像鋪了厚厚的金色地毯,引來許多攝影、繪畫愛好者。2015年,順昌縣在天臺山成功舉辦以“賞金秋、攝美景;品野茶、看美女;聽山歌、購土貨”為主題的“驢友節(jié)”,當?shù)厣衿娴目λ固嘏c石灰?guī)r交界地貌,奇美的上坪頭古樹群落,豐富多彩的活動項目,為旅游愛好者增添了一次別開生面的旅游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