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賢聚力旅游自救
面對土樓危機,石橋鄉賢開始考慮如何自救。他們選擇的路徑是旅游開發。
張財海是石橋廈門同鄉會的會長。18歲那年,他走出順裕樓,赴廈門闖蕩。兩年前,在張財海的牽頭下,石橋鄉賢共同發起土樓群搶救計劃。今年年初,福建省石橋順裕旅游開發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目前,這家公司正面向全體村民進行首輪募資。根據募資方案,每股1元,村民可自愿入股成為股東。其中,出資2萬元以上的村民,將直接成為公司首屆董事會成員,參與未來公司決策。當前,募資規模已超過百萬元。
“不少地方由政府或外來企業主導投資,村民從旅游開發中分享到的利益有限?!睆堌敽UJ為,村民入股可提高其在土樓旅游開發中的主動權,讓經濟薄弱的石橋村民從中創收。更重要的是,企業化運作,能為石橋土樓保護與更新,注入更多動力。
按照計劃,順裕公司將首先修復危機重重的土樓,并對村莊環境衛生進行整治,從而改變以往雜草叢生,衛生臟亂差的局面。同時,公司將利用村里空置的舊小學樓房,建立旅游服務接待中心。未來,他們還將整合村中的土樓、古樹、原始森林、有涉臺淵源的民主公王信仰、土樓話梅制作工藝等資源,形成串連成線的旅游路線。實際上,順裕樓獲基尼斯認定,正來自順裕公司小試牛刀,進行旅游營銷的成果。
光靠村民投資,旅游開發難以做大。因此,當地打算引入社會上成熟的旅游運作公司,與順裕公司合作,共同開發。但張進年強調,他更希望石橋村成為一個原生態的旅游勝地,而非為商業所累,失去原汁原味。
“不少地方的土樓過度開發,商業味過重?!睆埬赀M舉例說,在有些土樓景區,水泥馬路修進了土樓村落,白瓷磚貼面的土樓賓館建在村中,無數商店圍繞土樓,土樓的“土味”被商業味所取而代之,“即使招商進來,也要設立門檻,不能讓石橋土樓重蹈覆轍,變開發為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