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平臺:
打造“技藝道”兼具的研究院
2016年6月,福州市漆藝術研究院應運而生。
“2015年,我們將‘福州漆文化品牌建設’列為市委當年工作要點,并列為福州市文化體制改革試點。經過充分調研和論證,我們認為,做大做強福州漆藝必須要有一個抓手,要有一個平臺提供公共服務,這樣,才能帶動實現規模化、產業化,樹立漆文化產業的全國標桿。”福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何靜彥說。
一個產業要發展,除了資金,最重要的就是集聚資源、培養人才、傳承技藝。正是著眼于此,福州市以激發福州漆藝創造活力為中心環節,以搭建漆藝公共服務平臺為支撐,對福州市漆藝術研究院進行了頂層設計:位于朱紫坊的三個院落選址,功能分別定位為“技、藝、道”。
“技”,位于朱紫坊33號,定位為:漆的本體研究、研發,人才培養的孵化器,推動創業的眾創空間。
振興脫胎漆器需要持續推進研發、創新,讓漆器更好地與生活、時尚對接上。同時,全國首個漆藝檢測中心正在籌建中,今后漆器將更加環保,經過權威檢測后推向市場,公眾可以放心購買。將打造孵化器、眾創空間,吸引那些缺乏資金支撐的漆藝人才、創業者,讓他們隨時可以接受技藝指導、創業培訓、資金等方面支持。
“藝”,位于朱紫坊38號,定位為:發布漆藝最新成果,收藏和展示漆藝作品等。
研究院將建立漆藝術信息平臺和新媒體平臺,展示國內外漆藝術和產業發展動態。同時,全國首個漆美術館正在申報,未來將以漆美術館為依托,打造國際漆藝交流的營地,舉辦國際漆藝高研班、論壇等,吸引海內外漆藝術家到福州交流、學習、合作。
“道”,位于朱紫坊芙蓉園,這里也是“國保”單位葉向高故居,定位為:非遺展示窗口,并對外開放,讓市民可以互動體驗。
這個示范窗口將介紹漆文化的發展源流,展示傳統漆器、當代漆畫和創新漆藝精品,市民可以體驗漆髹飾工藝流程,體悟漆器在實用之外的精神價值,即漆之“道”。最終目的是讓設計走進非遺,讓非遺走進生活,讓遺產真正“活”起來。
不僅兼具“技、藝、道”,福州市漆藝術研究院更有智庫的功能,未來將承擔對漆文化及其產業發展的戰略研究、規劃設計、行業規范制定等職能,為福州市提升漆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