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靖姑文化節眾人擁簇金身。
陳靖姑文化節開幕式。
東南網6月28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吳旭濤 通訊員 李國鑌 )
古海絲與“陸上女神”之緣
陳靖姑被稱為“陸上女神”,其信俗文化,與海絲有何淵源?這要從古田、福州人的遷徙說起。
福建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游友基介紹,陳靖姑文化的傳播,由唐五代至宋時成神、建廟、受封,元明清、民國、近代遠近傳播,新時期進入大傳播、大交流、大發展等多個時期。
陳靖姑文化的國外傳承,主要有兩條線路,一是從古田、福州傳向馬來西亞。1901年起,黃乃裳三度回福州招工,共計1118人抵達馬來西亞沙撈越州詩巫墾荒,種植香蕉,當時,詩巫被稱為“新福州”。各地爭相效仿,如以古田人為主的大量福州籍勞工抵達霹靂州實兆遠,從事種植香蕉工作,因此實兆遠又稱為“小福州”。他們攜家帶口,帶去了家鄉的習俗、語言、宗教、文化,也帶去了陳靖姑信仰。另一條路線是從福州、古田、閩南傳向菲律賓、新加坡等國,至今,陳靖姑信俗文化依然對當地華人華僑有重要影響。
據悉,作為陳靖姑信俗文化的發祥地,目前古田縣僑胞已達31.7萬人,遍布亞、歐、美、大洋洲4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分布在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等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僑胞達27.3萬人。
“這些‘下南洋’的古田籍僑胞,自然而然將陳靖姑信俗文化帶往居住國,并結合當地實際生活情況加以發揚光大。”古田縣委書記謝再春說。
除了古田籍僑胞,整個福建及周邊地區的移民也是陳靖姑信俗文化走向海外的重要傳播力量。閩浙地區大批移民漂洋過海前往海外拓荒,尤其在東南亞地區落腳,伴隨他們前行的便是擁有慈母般情懷的“臨水夫人”陳靖姑。因此,起源于古田的陳靖姑信俗文化隨著海上絲綢之路在異域扎下根來。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知東南亞各國的臨水宮數量達到1800多座,信徒達5000多萬人。這些身居海外的陳靖姑信眾,經常開展廟會、祭典等民間交流活動。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 2016-06-28我省兩集體一個人獲首屆中國生態文明獎
- 2016-06-27萬里白云在腳下 中華文明立高峰
- 2016-06-27建寧縣舉辦《為文明點贊》主題歌曲大賽 唱響文明新風尚
- 2016-06-27永安市青水畬族鄉注重傳統文明建設美麗村寨
- 2016-06-27龍巖實驗幼兒園開展“誦經典 傳文明”中華經典誦讀活動
- 2016-06-27邵武市文明委:專題調研城市建設 助推城市文明長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