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阜寧、射陽發生了龍卷風冰雹特別重大災害后,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市委的堅強領導下,鹽城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把抗災救災作為頭等大事,發揚革命老區光榮傳統,把鮮紅的黨旗插在抗災救災的最前沿。群眾自救:鹽城阜寧碩集群眾用愛撐起生命的力量;匯聚鹽阜災區的人間大愛來自四面八方 ;各界馳援:鹽城各界心相連愛無疆,有情有義渡難關。(6月25日 中國文明網)
我們常說,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而堅強的民族,這種“偉大”和“堅強”,一方面體現在文化方面的高峰迭起,比如中國書法、唐詩宋詞等;另一方面則體現在,面對災難災害時的從容不迫、永不屈服等等。今天,鹽城抗災現場,再現了這種“偉大”和“堅強”。
陌生人之間的愛和自覺救助,結成了堅固的心理堡壘。“天災無情人有情,愛心無疆渡難關”,災難來了,他人的危險和不幸,就是家人和朋友的危險,門戶之見沒了,陌生人也伸出援助之手,碩集社區雙橋衛生室“赤腳醫生”李軍家里遭了災。聽說鄰居一家三口仍埋在瓦礫里,他和老婆魏紅玉便沖進雨里,趕到鄰居家救人。“截至6月24日下午5時, 鹽城市級機關黨組織及黨員干部、職工已累計捐助1163278元(其中在行政中心集中捐款488754元”。每個人都是義不容辭的抗災救災者,在心理上抱團取暖,為自己帶來安全保障,遏制了災害的擴大。
各級黨組織、黨員干部、消防隊員、武警官兵的及時組織施救,構成了堅固的公共安全堡壘。面對臺風、強對流天氣等突發性災害,我們才感覺到人在自然災害面前的渺小和不堪一擊。此刻,公共救助帶來了巨大的“定心丸”:鹽城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把抗災救災作為頭等大事,迅速成立“黨員突擊隊”“黨群互助組”,堅決打好抗災救災這場硬仗。陳良鎮丹平村黨總支副書記高承奎聲音嘶啞,不時地咳嗽打噴嚏,兩天來一直沒合過眼。還有消防隊員、解放軍官兵等等,勇敢作為,累倒救災現場。等等。結成了堅固的公共堡壘,我們就無懼任何災害和困難,“決勝于千里之外”。
公民的從容不迫、臨危不懼、及時自救,結成了堅固的個體堡壘。這些年,在媒體宣傳、全國防災減災日的推動下,廣大群眾的應急能力、自救能力,有了提高。很多群眾都已經懂得,災難發生時,自己也是最有效的救助者。提高自救能力,化解次生災害。比如鹽城的災民不要僥幸心理,自覺遠離可能存在安全隱患的地帶和相關建筑。“干部指導救災,群眾從容應對。倒塌的房梁和磚塊已經得到清理,路面暢通”。還有“67歲的老人不顧受傷救孩子。”自救互救,降低危害,減少傷亡。
“災害是彈簧,你弱它就強”。面對災害,只要我們相信政府,聽從指揮,從容應對,堅韌不屈,逆流而上,提升災難公共素養,所謂的災難不但壓不垮我們,還可以成為前進的階梯。讓我們在精神強大的道路上不斷向前!(楊文)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