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阜寧、射陽發生了龍卷風冰雹特別重大災害后,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市委的堅強領導下,鹽城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把抗災救災作為頭等大事,發揚革命老區光榮傳統,把鮮紅的黨旗插在抗災救災的最前沿。(6月25日 中國文明網)
一場突如其來的特別重大災難,給江蘇鹽城部分鄉鎮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數十名群眾不幸遇難,幾百名群眾受傷,災區許多房屋倒塌、屋頂被掀,一些地方的通訊、水電、交通嚴重受損中斷,蔬菜大棚大面積損毀……
越是災難當前,越是對共產黨人的考驗。災情發生后,當地各級黨組織把黨旗插在抗災救災的前沿陣地上;在最危急的關頭,到處是黨員干部沖鋒在前、勇挑重擔、頑強拼搏搶險救災的身影。阜寧縣碩集社區在災害發生半小時之內,社區黨員干部就挨家挨戶查看災情、搶救傷員;陳良鎮丹平村黨總支副書記高承奎接連兩天一直沒合過眼,忘我投入救災工作;新溝鎮正在教室里上課的黨員教師李玉紅奮不顧身,用身體保護孩子的安全;淮安市武警支隊的一群胸前別著黨徽的武警戰士,連續奮戰12小時搶救和轉移群眾及財產……一面面在抗災救災現場迎風烈烈的黨旗,讓災區群眾有了主心骨、有了安全感,一個個在抗災救災中奮戰的共產黨員的身影,讓老百姓感受到黨的無比關懷與溫暖。
大災面前,共產黨人身上潛在的一種“特殊氣質”再一次展現。這種“氣質”,就是無數共產黨人用生命和鮮血凝結成的“紅色氣質”,是共產黨人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克服前進道路上的一切艱難險阻的精神體現。
毋庸置疑,盡管社會在發展、時代在變遷,但共產黨人的“紅色氣質”沒有絲毫褪色、更沒有變質,且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愈發濃厚、鮮艷。在這次龍卷風冰雹特別重大災害抗災救災中,當地各級黨員干部身上的“紅色氣質”體現得淋漓盡致;他們堅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群眾生命重于一切,敢于擔當、不畏艱險、沖鋒在抗災救災第一線的精神,得到完美詮釋。
有了這種特殊的“紅色氣質”,共產黨員就會無所畏懼、挺起脊梁,用實際行動踐行“平時看得出、關鍵時候站得出、危難時刻豁得出”的豪壯誓言。從有效應對1998年長江特大洪災到2003年肆虐的非典,從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到2010年青海玉樹強烈地震,再從2010年甘肅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到2013年四川蘆山地震……可以說,哪里有災情,哪里就有共產黨員;哪里災情最重,哪里就有黨員在沖鋒陷陣。
“紅色氣質”,在重大災情面前凝聚,在抗災救災中閃光。不僅如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征程上,在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戰中,“紅色氣質”依然是決戰決勝的有力“武器”。每一名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都要把這種“紅色氣質”繼承好、發揚好,將其作為照亮前路的明燈、轉化為克服艱難險阻的動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披荊斬棘、破浪前行。(長蘇)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