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高考,網絡語言能否進入考卷都會成為外界的關注焦點之一。對此,各方觀點不一。爭議背后,是網絡語言“來勢洶洶”的現實。進入互聯網時代20多年來,網絡語言在中國的生長與迭代速度日益加快,影響的群體也越來越大。一方面,很多網絡熱詞已在老百姓的口耳相傳中得到“扶正”。另一方面,盡管正從小眾進入大眾、從邊緣走向主流,但網絡語言及其背后的網絡文化依舊在尋求“權威認證”。(6月20日 《人民日報》)
網絡語言發展至今,已經成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存在。人們對于網絡語言的態度,也由懷疑、否定至部分認可、權威認可。網絡語言的快速發展,一方面和快速發展的網絡生態有關,一方面和快速崛起的網絡文化有關。網絡生態愈加開放,人們在溝通和交流中就衍生了創造語言的需求,一些簡單、能夠引起共鳴的網絡語言,迅速成為一個時期乃至幾年之內的潮流;而網絡文化的逐漸崛起,要求有與之相匹配的網絡語言對應,人們更需要在對于網絡語言的創造和消費中,彰顯多元化文化心理。
網絡語言應運而生,利弊參半。在網絡語言的衍生過程中,一些具有正能量、體現了一定網絡文化內涵的正能量語言,快速卷進人們的生活,如某些給力的詞語,已經逐漸進入主流媒體的視線;但是,與此同時,一些被人們惡意消費的網絡語言,也在撕毀著人們已經建立的語言體系,人們在網絡語言上的惡搞,一定程度上,擾亂了網絡語言正常發展的生態。
一般而言,網絡語言都有一個自然地生長周期。從網絡語言的誕生,到發展,再到消亡,這個過程可能就是一年的事兒,也有可能,當網絡語言迎合了語言文化創新的需要的時候,這個生長周期就會無限度延長,直到網絡語言積淀下來,成為人們耳熟能詳的生活語言。然而,在網絡語言的生長周期內,若是縱容一些低俗的、負能量的網絡語言蔓延,極有可能會打擾到網絡語言的自行沉淀和消亡系統,若是網絡上充斥的都是負面的網絡語言,自然,積淀下來的,也就都是負能量。
網絡語言需要文化正能量來過濾。正常情況下,人們心中對于語言文化體系是有一桿天平的,對于某些不適合運用語言,可能一時會喜歡,過后會拋棄。但是,越來越龐雜的網絡語言,需要文化正能量來過濾。何謂文化正能量?如何過濾?對于現行的網絡語言而言,文化正能量指的是主流文化和主流力量所做的主流監控和主流引導,體現在操作上,就變為主流號召、網絡過濾和主流媒體引導。通過宣傳、引導和過濾,讓人們更加明了什么樣的語言文化適合“長存”,什么樣的語言文化適合“隨便看看”,這將讓我們的網絡語言,有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更積極的社會促進作用。(李子詹)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