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街喜娘合唱《好姐妹》
文明風6月21日訊? 為貫徹落實《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全社會的非遺保護意識,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和保護成果,近日,閩侯縣舉辦了喜娘習俗展演和“非遺進校園”系列活動。
喜娘們表演旗袍秀
接地氣的喜娘習俗展演
喜娘是福州地區主流婚俗中的“三喜”之一?!跋材锪曀祝ㄩ}侯縣)”已于2015年列入“福州市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為弘揚民族文化,推進活性傳承,全力做好喜娘習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閩侯縣科技文體局、縣文化館、福州市喜娘協會、縣民間文藝家協會喜娘分會聯合在閩都民俗園文藝苑戲臺舉辦了喜娘習俗非遺展演。
當天晚上的演出,在《十邑喜娘喝彩》中拉開序幕。喜娘們多才多藝,表演了情景舞、集體舞、旗袍爵士舞、獨唱、書法、旗袍秀等節目。盡管演出開始后小雨綿綿,但是并未澆滅市民觀看演出的熱情,精彩的演出還是吸引了很多市民冒雨觀看。其中,作為我縣市級非遺項目喜娘習俗傳承人的上街喜娘三姐妹,給觀眾帶來的合唱《好姐妹》,更是博得了在場觀眾的陣陣掌聲。
學生們觀賞非物質文化遺產圖片展板
“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
在“非遺進校園”活動中,閩侯縣邀請省市專家分別走入閩侯縣實驗小學和甘蔗中心小學,通過古琴講座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圖片展覽的方式向學生們展示了我縣非遺的相關知識,增加學生對非遺知識的了解。
活動中,福建省音樂家協會古琴藝術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薰風琴堂堂主林貞老師給師生們帶來了一場精彩的“世界非遺”--古琴藝術知識講座。林老師向同學們介紹了古琴的起源、構造、記譜方式,講述了發生在古代關于古琴的動人故事。她還攜薰風琴堂的幾位學員,分別為師生們帶來了優美的古琴名曲《湘妃怨》《流水》《秋風詞》等,并與竹笛演奏家張健現場琴簫合奏了名曲《綠野仙蹤》。在場師生沉浸在古琴恬淡、淳和的音樂中,真實感受到了古琴“高山流水”的意境和魅力。
圖文并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圖片展板,更是引得師生駐足觀賞,流連忘返。展覽中介紹了閩劇、福州評話、根雕工藝、傳統竹編工藝、閩侯南少林詠春拳術、軟木畫等多種我縣“非遺”項目,加深了學生對閩侯縣非遺項目的了解,激發了他們對鄉土文化的熱愛,也提高了學生們的非遺保護意識。
“保護傳承非遺活動”的開展,讓“非遺”走進群眾的視野,倡導“非遺”保護理念,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喚起了廣大人民群眾保護傳承的意識,促進了閩侯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
(閩侯縣委文明辦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