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日前印發《關于建立完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制度加快推進社會誠信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兑庖姟分赋?,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是構建以信用為核心的新型市場監管體制的重要內容。要進一步加快構建政府、社會共同參與的跨地區、跨部門、跨領域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營造誠信社會環境。(6月12日 新華社)
誠信社會,包括個人誠信和社會誠信,它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中逐漸形成并被廣泛認可的道德及規則。一個誠實守信的良好社會環境,既是人與人之間相互依存的共同基礎,更是人們的美好愿望和共同期許。
正所謂“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惫磐駚?,誠信一直都是中華民族的崇高追求和優秀品質。人們尊崇誠信、講究誠信、恪守誠信,甚至把誠信看作比自己生命還要貴重。然而,自改革開放以來,在市場經濟的大背景之下,少數人為了追求個人利益的最大化,整個社會誠信面臨著巨大挑戰和考驗。
眾所周知,誠信建設既是經濟發展的基礎,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一大內容。面對社會誠信度曾一度下滑的嚴峻形勢,重新構建社會誠信、重塑誠信中國形象已經不單是某個人、某個企業的責任,而是整個國家必須肩負的歷史重任和神圣使命。正因如此,近年來中央及各地方高度重視社會誠信建設,先后采取了“公開曝光老賴制度”、“誠信積分制度”、“黑名單制度”等一系列有力舉措推進誠信社會建設,并取得了初步成效,整個社會誠信度開始止跌企穩,并逐步回升。
盡管如此,但由于此前國家沒有對社會誠信建設進行規劃和頂層設計,也沒有建立和完善全國統一的社會誠信體系、著手開始社會誠信建設的立法工作,導致各地的社會誠信建設的標準不統一、操作不規范,信用缺失的成本較低,對失信人也起不到震懾作用,社會失信現象仍然十分突出。
毋庸置疑,國務院出臺并印發《意見》,不僅是對社會誠信建設進行頂層設計、勾勒出的清晰地線路圖,更為各地構建誠信社會提供了重要遵循,對各地深入推進社會誠信建設具有非常強的指導意義。有的這個《意見》,各地就可以有據可依、有規可循,著手繪就地方性社會誠信體系藍圖和構建社會誠信建設框架;根據這個《意見》,各地可以結合各自實際情況進一步細化方案,加強社會誠信信息建設、健全褒揚和激勵誠信行為機制、健全約束和懲戒失信行為機制、構建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協同機制、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逐步編織起一張張跨地區、跨部門、跨領域的誠信社會網絡。
由此可見,該《意見》的出臺,就是指導各地共同編織誠信社會建設全國一張網。有了這張“大網”,不管是個人、個體工商戶還是企業及法人,其社會信用信息將全部收錄其中。如果當事人恪守誠信,其將會得到相應的社會褒獎和激勵;反之,將立即鎖定并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實施聯合懲戒,從而有效推動逐漸形成誠實守信的良好社會風氣,共同構建誠信中國。(楚風)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