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王哲小注:
此詩也是初二語文書古詩詞中的一首。孟浩然45歲西游長安,以此詩投贈時任丞相的張九齡。唐代門閥制度森嚴,知識分子須向有權有勢的達官貴人求助,寫些委婉表達自己想做官又不便直說的心愿等詩文呈送上去,以期得到賞識,引薦提拔。孟浩然的這首詩,是其中的代表作。對孟浩然來說,這首詩既是拜帖,又是自薦書。所以,必是殫思竭慮、反復推敲而成。
此詩前四句,詩人用大寫意潑墨般的筆調,描繪出洞庭湖浩闊無垠、雄渾壯觀的景象。頸聯不僅是望,更直言愿投身其波瀾之中。“舟楫”二字是樞紐,既為上、下四句之轉承,即讓詩人從前四句的激情澎湃,順理成章過渡至后四句的恭謹謙卑,大開大合而不顯突兀。更引出此詩主題人物——所求的張丞相,從而凸顯出詩人本愿、詩之主旨。此外,詩題——《望洞庭湖贈張丞相》的“望”字,既契合詩人承望、盼望、祈望之念;又與詩末句中“坐”字遙相呼應,渾然一體。
另有一點值得商榷,即“徒有羨魚情”之句,眾版皆由“羨魚”二字據引“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之典,而翻為“只能白白羨慕別人得魚成功”。我以為,非。因為此詩如上所言,是詩人專為求拜于人、深思熟慮所作,且當時詩人的身份與所求之人朝廷重臣地位不可同日而語,如果是“只能白白羨慕別人得魚成功”之意,便已把自己暗升與“垂釣”者,即所求之人同列,只是能力有差。這既與當時二人地位不符,又有失謙恭,更與詩人本愿、詩之主旨相抵。故此句真意應為“只能白白羨慕魚都能有鉤可上啊”。這樣詩人從詩題的“望湖”,到末句的“坐觀”,再到最終愿為池中被釣之魚。由遠及近,層層遞進,觸景生情,以物推己。一句“徒有羨魚情”,反托出連魚都有可食之餌,而我卻無上進之階。如此苦境及企盼,才能與樞紐“舟楫”二字相吻合,也才能引發讀者最強烈的情感進而引發幫襯之心。蓋后人愛惜大詩人,不忍其自貶為魚而生歧義。不過力圖正解,方最尊重。
自古,贈、題等詩詞,類如應制,非大家鮮有振拔者。便是李白當年伴侍唐玄宗期間,也只寫下“清平調”中一首為佳,其中也只有一句“云想衣裳花想容”為最。所以王國維說:“詩有題而詩亡,詞有題而詞亡”。何哉?詩,畢竟發乎興而非理也。
作者簡介:
王哲,筆名如石,北京人。大學畢業入機關,之后留學,之后從事商業管理至今,每日在商與文之間穿梭,如入世出世,樂此不疲。 喜愛中國傳統文化,尤愛古詩詞。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