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山宅
唐·楊師道
暮春還舊嶺,徙倚玩年華。
芳草無行徑,空山正落花。
垂藤掃幽石,臥柳礙浮槎。
鳥散茅檐靜,云披澗戶斜。
依然此泉路,猶是昔煙霞。
此詩寫暮春山中景色,表現一種自得與賞玩的心理。移步換景,通體皆對。
【注釋】
徙(xǐ)倚:徘徊,流連不去。年華:時光。槎(chá):木筏,詩中代指小舟。澗戶:住在山澗的人家。泉路:可指流著山泉的路,也可指山泉或山中之路。泉,水也。
【賞析】
《還山宅》是詩人重回華陰舊居的見聞和感受,是一首紀行之作。“暮春還舊嶺,徙倚玩年華”,首聯對起,總寫還山宅之行,交代時間——暮春,事實——還舊嶺,途中情狀——流連光景。此行非如遷貶轉徙之有王程之限,又非如顛沛流離之有旅途之苦,而是一次輕松的郊游,故用“徙倚”狀其情態,并啟下文。次聯寫途中景物,芳草、落花扣首句“暮春”,使物候具體化。入山宅之徑本來是有的,只因久無行人,遂被春草掩蓋,眼前的無路正暗示昔日有路。以“落花”反襯空山之幽,隱然傳出詩人心境的安閑自適。“垂藤掃幽石,臥柳礙浮槎”,第三聯寫經行之處的景象,常青藤垂拂于幽石之上,一葉扁舟為臥柳所阻,橫于水濱,這些景物不免勾起詩人對昔日棲遲山宅、徜徉山水的懷想?!傍B散茅檐靜,云披澗戶斜”,第四聯展示山宅風貌,明寫“鳥散”,暗傳人去屋空?!霸婆麧緫粜薄笔亲匀痪拔?,又是今昔所同?!耙廊淮巳?,猶是昔煙霞”,這是詩人對山宅的認同,山宅既不負舊主,主人亦不負舊宅。此行像償還了一筆不大的宿債,得到的是一種恬靜的滿足。
五律至初唐定型,常格是五言八句,中間二聯對偶。超過十句,中間三聯對偶的后世稱為排律或長律。楊師道的《還山宅》是排律無疑,它不僅中間三聯對偶,而且首尾兩聯也對偶;這種通體皆對的樣式在初唐前期比較多見,優點是具有一種整飭華贍之美;缺點是顯得單調板滯,反映了這種詩體未臻成熟的面貌。《還山宅》不僅對屬精研,如以“無行徑”對“正落花”;而且寓意豐富,如以“掃幽石”對“礙浮槎”,通篇有一種從容不迫的韻致,形式和內容結合得較好。(楊軍)
楊師道為人清警有才思,工于詩歌,并善為草隸,每逢名士宴飲集會,常作詩以自娛。唐太宗十分欣賞他的詩,常常吟誦嘆賞。一次宴會上,唐太宗有意試探他的才華,說:“聽說你每次酣飲之后揮筆作的詩都非常精彩,如同前日就已準備好的一樣,今天你也隨興作一首給朕看看吧?!辈灰粫?,楊師道就寫成了,不做一字修改,文采粲然,于是滿座嘆服。
選自四川辭書出版社《唐詩鑒賞》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