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曲賞析:瀟湘水云(圖)
《瀟湘水云》乃古琴曲,宋代浙派琴家創始人郭楚望的代表作。作于金兵入侵時,他移居于湖南寧遠九嶷山下(瀟水自九嶷山流過),深感國事飄零,借水光云影,以抒抑郁、眷念之情。
曲譜最初見于《神奇秘譜》,共分十段:1、洞庭煙雨2、江漢舒清3、天光云影4、水接天隅5、浪卷云飛6、風起云涌7、水天一碧8、寒江月冷9、萬里澄波10、影涵萬象。
此曲流傳至后世,有多種譜本,結構也有一些變化。現流行的是十八段曲加一尾聲。
樂曲開始,飄逸的泛音使人進入碧波蕩漾、煙霧繚繞的意境。第一句的旋律音調,自第二段從中音區展開,并貫穿全曲。古琴特有的吟、揉手法,反復圍繞著骨干音變化發展,深刻地揭示了作者抑郁、憂慮的內心世界。
第四段低音區層層遞升的渾厚的旋律,通過大幅度蕩揉技巧,展示了云水奔騰的畫面,打破壓抑氣氛,表現出作者翻滾的思緒。
第五段,樂曲第一句旋律在低音區變化再現,有欲起先伏之妙。第八段,再現了第四段的水云聲,但情緒更為奔放、熱情。
第九、十、十一,三段一氣呵成。是全曲的高潮部分,以第五段的前兩樂句為素材移高八度展開,高、低音區大幅度的跳動,按音、泛音、散音音色巧妙的組合,交織成一幅天光云影、氣象萬千的圖畫,表現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第十七、十八段是結尾部分,音樂轉入低音區,旋律上行又回折。最后再現的“水云聲”,只是一種無力的余波,流露出作者內心無限的感慨。
全曲情景交融,寓意深刻,充分利用了古琴演奏中的“吟、猱、綽、注”技法,集中體現了古琴藝術的“清、微、淡、遠”的含蓄之美,被歷代琴家公認為典范。
在線試聽古琴名曲《瀟湘水云》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