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一群草根志愿者積極探索理論學習宣傳新路子,用好用活微平臺,堅持不懈地在網絡上學習傳播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方略,成為受民眾熱捧的“學習”明星——
“學習大軍”正發力
東南網6月15日報道(福建日報記者 王國萍)
當前,在眾聲喧嘩的網絡空間,一支名為“學習大軍”的志愿者隊伍頻頻嶄露頭角,引領輿論熱潮。
截至6月5日,“學習大軍”發布的原創評論和故事就達1230篇。“學習大軍”不僅有自己的網站、微博、微信公眾號,還在中宣部黨建網、中國文明網、中國青年網、騰訊網、網易、今日頭條、鳳凰網、一點資訊等眾多知名網絡媒體開設了“學習大軍”專欄。中國青年網自2014年9月開設專欄至今,累計閱讀量7000多萬人次;今日頭條自2015年1月開設專欄以來,累計閱讀量超過3000萬人次。“學習大軍”已成為全國學習宣傳習近平治國理政方略的一個鮮活品牌。
這股激起“學習”勁流的隊伍,是寧德市一群草根志愿者——上有80多歲的老人,下有二十出頭的青年,平均年齡30歲,他們的日常身份是公務員、獄警、教師、社區醫生、在校大學生等。“學習”是他們在工作之余自發做的事。
小人物大情懷
每天,無論多忙,“學習大軍”的發起人老闕都要擠出時間干幾件事:上午,審讀修改志愿者撰寫的初稿,確保編輯人員在中午12點前發布更新時評;晚上,閱覽、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出席的重要活動、發表的重要講話、提出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深思熟慮后擬定下一篇時評的標題、框架、提綱,發給相關撰寫人,確保大方向不“跑調”,以節省第二天的審改時間。
這樣殫精竭慮的日子,老闕已堅持了879天。“堅持每天撰寫時政評論文章,及時解讀習總書記治國理政方略,幫助大眾及時理解掌握重要思想和觀點。”老闕說。
老闕被志愿者們親切地稱為“班長”。2014年1月7日,“學習大軍”正是在他的積極策劃組織下誕生的。
老闕為什么想到去做這件事?“首先是寧德人民對習總書記的個人感情,對他的為人處世發自內心的敬佩,對他主政寧德期間為百姓所做的事情充滿感激;其次是習近平就任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后,推出了一系列催人奮進的重大舉措,開創了社會清新氣象;第三是只有把習總書記治國理政方略,用通俗的話語讓更多的人理解和認同,才能眾志成城,共同建設國家、實現中國夢。”
葉子是草創時期的志愿者之一。“黨的十八大以來,習總書記將造福于民作為治國理政的核心追求,強調要讓每個老百姓都有幸福感獲得感,讓每個人都感受到公平正義的光輝。”他說,“‘學習大軍’是正能量的事業。”
“打虎拍蠅、反腐倡廉、革弊旋風清大地;披荊斬棘、勵精圖治、親民惠政蔭中華”,這是58歲的大林創作的《習近平治國方略贊》,在詩詞愛好者中廣為傳誦。大林是一名自由職業者,以幫人題聯代筆為生,酷愛詩詞的他主動請纓,成為“學習詩書”欄目的骨干。兩年來,他學習習總書記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先后創作古詩詞近300首。
28歲的小朱是一名普通獄警,也是“學習大軍”撰寫時評的一名骨干。“中國人口眾多,只有大家都有使命感,緊緊團結在一起,中國夢的實現才不是空話。”受小朱影響,他的妹妹也加入“學習大軍”志愿者隊伍。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6-06-14廈門成立食品安全志愿者隊伍
- 2016-06-14兩岸社區消防志愿者共謀合作
- 2016-06-12惠女灣近600名志愿者清理海漂垃圾 呼吁保護海岸帶
- 2016-06-12兩岸志愿者懇談社區服務經驗 攜手共創美好家園
- 2016-06-11一條垃圾魚的呼吁 近600名志愿者在惠女灣清理海漂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