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即將舉行。從教育部到各地教育主管部門密集部署考試紀律,確保今年的高考安全。為了杜絕替考現象發生,多地出招嚴防大學生離校充當高考“搶手”。
今年高考與往年大不相同,除了有兩部新法護航外,各地也紛紛出臺辦法嚴防死守防作弊,因而,被人們稱為“世上最嚴高考”。當然,成效如何,還有待通過實踐來檢驗。對此,我們充滿期待。
兩部新法護航,震懾作弊前所未有。去年11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刑法》(修正案九)明確,在法律規定的國家考試中,組織作弊的將入刑定罪,最高可處七年有期徒刑。本月剛剛開始實施的新版《教育法》明確了對考生考試作弊的懲處辦法。根據法條,包括非法獲取考試試題或者答案,攜帶或者使用考試作弊器材、資料,抄襲他人答案,讓他人代替自己參加考試等行為,或將面臨“禁考”3年的處罰。
也就是說,高考作弊情節嚴重者要負刑責、或將面臨三年禁考。無論哪一條,對于作弊者來說都是致命的,震懾和警示作用無需細說,考生和家長以及一些想利用高考非法牟利者,應該會心存敬畏,不敢違法,不愿違法,否則,將面臨最嚴懲罰,誰也不敢拿自己的前途和自由開玩笑。
各地嚴防死守,堵住各種漏洞。就拿首都北京來說吧,首次實行特警護送試卷,地鐵開辟高考綠色通道,警方將嚴查網上疑似考題泄密,每個高考點保證8名警力;東城12考點部署武裝處突車定點停靠,民警持槍巡邏等等;為防替考“槍手”,內蒙古高考考生須全部通過指靜脈驗證才能入場參加考試;各地高考防作弊全面升級,包括金屬探測儀、360度視頻監控、無線電監測車、全考場信息屏蔽,諸多高科技防作弊技術都紛紛登場。多地嚴禁智能手表“入場” 洛陽啟動無人機值守考場等。可以說,隨著高考作弊不斷智能化、科技化,各地嚴防高考作弊也在與時俱進,常換常新,力爭做到立體式、全方位、無死角。
當然,面對“最嚴高考”,我們仍然必須強調:參加高考,考生當以誠信為先,貴在自覺。
不容置疑,廣大考生是高考的主角,他們的選擇決定著高考公平公正。雖然說,考上大學是每一名考生的共同心愿,但是,一定要憑自身真正的實力去博取。要知道“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再高端的“作弊神器”,也逃不過公眾的慧眼和法律的處罰,與其頂風違紀,冒著極大風險去作弊,倒不如放開身心以最佳的精神和身體狀態去應考,即使平時成績不怎么好,也許仍會超常發揮考出不錯的成績,如愿圓了大學夢。
退一步說,即使考場失利也沒啥,畢竟還可以復讀再考。此外,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上不了大學步入社會,同樣能讓人生出彩,是金子在哪里都會發光,關鍵還是靠自己。話再說回來,如果因高考作弊被抓,受到法規懲處,那可真是得不償失,后悔莫及。俗話說,國無信不強,人無信不立。誠信是做人、成事之根本。因而,我們任何時候都不能缺失誠信,否則,一切都是枉然。(陸敬平)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