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因為責任才有厚度,有厚度才有張力,有張力才能承受,能承受才會廣闊。爸爸不圖你多么出人頭地,只希望你能長成一棵傲立的蒼松,不畏勁風,磨成一枚溫潤的美玉,暖人心田?!边@段話來自一封勞模父親寫給兒子王珒的家書,在懇切的言辭背后,是福州火車站福州南站黨總支書記王威真實而感人的故事。(5月3日 《光明日報》)
家書,是寫給家人最真的親情告白。因此,家書中書寫的內容,基本上也都是直抒胸臆的章節,少有拐外抹角的隱晦。尤其是在長輩寫給晚輩的家書中,更會將對晚輩成人、成才的殷殷期盼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不做絲毫的保留。這其中,長輩一般都會把自己在人生歷練過程中所得出的經驗和教訓,全部書寫在信件之中,一來告誡子女應該摒棄什么,避免子女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或者不走彎路;二來,也是用自己真實的人生經歷,尤其是成功的人生閱歷,告訴子女應該堅守什么,以此激勵子女更好地成長和成才。
從勞模王威寫給兒子的家書中,我們不僅能感受到一位父親對孩子成長成才的殷切希望,也能感受到一位中國父親典型的中國式的親子情懷。只是,與傳統意義上一位父親寫給子女家書內容有所不同的是,王威家書中對于兒子“成才”的理念,不是希望他能夠出人頭地,也不是希望他能有多少錢財,而是希望他能夠像傲立山間的青松一樣,雖然經歷風吹雨打,也能夠屹然挺立,成為自主而又獨立的人。即便是一塊未經雕琢的璞玉,也應該在歷經歲月的磨礪之后,成為能夠暖人心田的美玉。
王威作為一位從平凡工作崗位走出來的勞動模范,之所以能夠擁有今天的成績和榮譽,靠的正是任憑風吹雨打,也不會屈服彎腰的奮斗精神,和予人溫暖的奉獻精神。他用自己真實的人生經歷和從中得來的人生感悟,為兒子今后的成長做了最好的注解。王威以及其他勞動模范寫給家人的家書,大多都是沒有豪言壯語,也沒有多么高深的哲理,更沒有文人雅士的文采,基本上都是用最質樸的語言,講述最有真知灼見的道理。因此讀起來感人至深,學起來能夠入腦盡心。最重要的是,踐行起來也最為踏實可靠。
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雖然是一個科技手段不斷創新發展的時代,很多事情、很多工作依靠現代科技手段都可以完成。但是,對于那些必須由人工完成、同時又很普通的工作,仍然要求所有的從業者要像王威一樣的勞模那樣,胸懷敢于超越平凡的夢想,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用不屈不撓的自立精神和予人溫暖的奉獻精神,創造出不平凡的業績,讓自己的人生升值,也為國家的繁榮富強,做出應有的努力。
實際生活中,我們每個人不一定都能夠成為英雄,或成為名留青史的科學家、文學家等,但是我們都可能成為立足平凡崗位的“勞動家”。作為時代青年,更應著眼實際,從最普通的工作做起,向勞動模范學習,從“勞模家書”中汲取人生成長成才的“養分”,使自己將來也能夠成為像他們一樣的受人尊敬的勞動者。因此,從這種意義上說,勞模的家書也是一本時代青年勵志成才的好“教材”。(潁淮)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