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節到了,究竟該拿什么來紀念這個節日?特別是對于孩子,應該讓孩子過個什么樣的五一?筆者認為,這個問題當是所有家長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每年五一,不少的家長為了表示對孩子的疼愛,也為缺乏為孩子們作精心設計,比如帶孩子旅游,為孩子們買他們喜歡的禮物等等。五一假期,讓孩子身心輕松輕松,享受假日的美好,這無可厚非。不過筆者認為,在五一勞動節假日,家長還有一堂必修課當給孩子們補上,那就是對他們進行“熱愛勞動”的教育。
勤勞善良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勤勞致富已成民族共識。然而恕筆者直言,如今的孩子,勞動素質從整體上來說極其不盡人意,城區里的孩子表現尤為突出。比如勞動技能不強,怕吃苦吃虧,勞動熱情不夠,勞動實踐時間嚴重不足等等。據調查,孩子在學校最不想擔當的就是勞動委員,因為一則不體面,二則很多時候還要參與勞動。此外,討厭、推諉勞動值日的孩子也不在少數。孩子不愛勞動的現象,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家長的問題。獨生子女較多,家長過度疼愛現象較為嚴重,比如包辦代替孩子本該有的勞動行為,不讓孩子吃苦受累,擔心影響孩子考試成績不讓孩子勞動等等。孩子從小不知勞動之重要,不積極參與勞動,長大后怕吃苦吃虧不愛勞動的現象也極其常見。勞動義務不明,責任意識缺失,以至于大學畢業后一旦找工作失敗,在家啃老的現象就非常普遍。孩子出了問題,責任卻在家長,因此筆者認為,有必要給孩子們補上這堂“勞動最光榮”的勞動教育課,特別是在五一勞動節這個謳歌勞動的節日,更有必要。
教育孩子熱愛勞動也是個好家風。俗話說“勞動創造財富,勞動成就未來,勞動萬事足”,國家和社會上所有大大小小的成果,無不是勞動的結晶。縱觀所有做出成就的人,無不具有熱愛勞動的優秀品質;縱觀所有長期興旺的家庭,無不有著熱愛勞動的優秀家風在傳承。李嘉誠就是榜樣,為了讓孩子樹立勤勞的意識,只為在美讀大學的兩個孩子最基本生活費,讓其自找零花錢。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勞動就是如此的自由和美好;“一夫不耕,或受之饑;一女不織,或受之寒。”勞動就是如此的意義重大。崇尚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只有享受到勞動的美好,才是完整的人生。教育孩子“熱愛勞動”,將此作好家風傳承,這可謂是家庭世代興盛的法寶。
好的家教是孩子成為棟梁之才的基礎和保障,讓孩子從小熱愛勞動,懂得勞動之義,明曉勞動之責,樹立“一切所得均要靠勞動”的理念,有此好家風作底色,孩子才能在未來的時日里擁有搏擊風浪的本領,才能用勞動創造出財富,成就其美好的人生。教育孩子“熱愛勞動”,家長責無旁貸。
教育孩子“熱愛勞動”也是個好家風,家長們應該有這樣的勞動教育意識。(吳新德)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