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志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永遠追求卓越。4月27日,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全國總工會向全社會發(fā)布了耿家盛等10位“最美職工”先進事跡。他們都是平凡工作崗位上的勞動者,也是實現中國夢道路上的勇敢追夢人。苦心練就高超的技藝技能,攻克一個個生產難關,他們以堅守和奉獻,引領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社會風尚,成為萬眾矚目的人生偶像。(4月29日 《人民日報》)
新中國成立以來,勞動者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上升為國家的主人,勞模也一直成為時代的“驕子”、勞動者中“最美的人”,是時代價值觀的引領者,激勵著群眾奮發(fā)向上的干勁,推動者祖國不斷向前發(fā)展。從20世紀50年代的“鐵人”王進喜,到新時代的“工匠”,時代不同,在他們身上體現的“美”卻一直不變,那就是“藝美”、“德美”。
“最美職工”美在藝上。眾所周知,我們國家是一個制造業(yè)大國,工人數量眾多,但能被稱為工匠的卻屈指可數。從表面看起來,工人和工匠之間只有一字之差,但兩者卻有天壤之別。而這十位“最美職工”無疑是工人里的杰出勞動者,他們以高超的技藝、精湛的技術和靈巧的雙手,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yè)績。拿胡雙錢來說,秉承“一次做好、缺陷為零”的質量理念,做到35年零差錯的“大國工匠”,再說寧允展,能在牛皮紙一樣薄的鋼板上焊接而不出現一絲漏點,精準技藝令人嘆服……這些“最美職工”,秉承“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工匠精神”, 用精益求精的工作態(tài)度,釋放美的技藝。
“最美職工”美在“德”上。這些“最美職工”雖然手握高超的技藝,卻都能夠耐得住清貧和寂寞,數十年如一日地追求著職業(yè)技能的極致化,靠著傳承和鉆研,憑著專注和堅守,去締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跡。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火箭總裝廠高級技師、人稱給火箭安“心”的高鳳林,他是發(fā)動機焊接的第一人,為此,很多企業(yè)試圖用高薪聘請他,甚至有人開出幾倍工資加兩套北京住房的誘人條件。高鳳林卻不為所動,都一一拒絕。理由很簡單,用高鳳林的話說,就是每每看到自己生產的發(fā)動機把衛(wèi)星送到太空,就有一種成功后的自豪感,這種自豪感用金錢買不到,發(fā)明了“對比復查法”和“反向驗證法”的胡雙錢說的更直白“學技術是其次,學做人是首位,干活要憑良心。”
藝和德如同鳥的兩翼,有了高超的技藝和高尚的品德,勞動者就能插上一雙成功的翅膀,奉獻社會,成就美好的人生。(樂兵)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