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陽黃坑:后塘訪先賢
明代石拱橋 于丹 攝
武夷天池 陳新丁 攝
采茶忙
東南網5月12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劉輝 通訊員 王柳珍)車行至黃坑鎮后塘村的大林谷,在一個古亭邊停下。亭內立一方3米多高的石碑,中間刻書“宋徽國公文公朱子墓道”。原來這里就是宋理學思想集大成者朱熹的歸藏之所。
小雨滴答,灑落在鵝卵石鋪就的小徑上。路兩邊是稻田或竹林,一派田園風景,祥和怡人。沿小徑拾階而上,不多久,便到目的地。
朱熹墓并沒有想象中的那般氣勢,似乎與朱熹歸逝后所得歷代尊崇的地位不符。他的墓規制不大,200多平方米,不過樸素、大方、無華,倒是與其泰然處之的氣度相配。封土堆卵石壘砌圓形,周壁以鵝卵石壘砌,遠看如鳳字形。墓后立大石碑,刻字:“宋先賢朱子夫人劉氏墓。”墓前有明代所置石香爐、石供桌及石華表一對。墓與大地融為一體,坐西北朝東南,西北處的小山丘上有翠綠大樹,東南方視野開闊,遠處是蒼茫山巒。
大林谷,曾經是一片郁郁蒼蒼的大森林。大森林后面,迤邐排列著九座湛藍的山峰,當地人叫它“九峰山”。從遠處望去,以九峰山為屏的大林谷,就像是被風吹動著的羅帶一般。
相傳朱熹在建陽的時候,曾夢見一位異人對他說:“龍歸后塘,乃先生歸藏之所。”后來朱熹和學生來到黃坑后塘,發現眼前一切如夢中所見,便選定下來。朱熹夫人劉氏先安葬于此,24年之后,朱熹再葬于此。
朱熹是在建陽城郊的考亭去世的,考亭距離黃坑80余公里。朱子被以沉重石棺收殮,從考亭到黃坑,石棺足足抬了6天,36人抬杠,數百人隨行送別。因為當時朱熹理學被貶為“偽學”,對于大張旗鼓地送葬,朝廷是加以約束的,但朱熹畢竟是一代大儒,參加會葬者仍然有近千人之多。
時值清明之后不久,朱子后裔清明祭拜的痕跡仍存。每年海內外朱氏后裔都要到朱熹陵園來拜謁先祖,以表慎終追遠之情。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相關新聞
- 2016-05-11福州微文明:順應“大”潮流 做好“微”文章
- 2016-05-11廈門打造“文明行為示范街” 營造公共文明氛圍
- 2016-05-10惠安“六舉措”推進2016年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
- 2016-05-10惠安抓47個項目促文明城市達標提升
- 2016-05-10鯉城區“四個一”全面提升職工文明素質
- 2016-05-10城廂區學校“快、準、細、穩”開展季節性安全文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