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曦正繡的《雙鳳叼牡丹》 見繡如見人考驗定力 昨日,在倉山區鰲頭鳳嶺路新華創意園內,記者見到了穿著T恤、背帶褲的林曦。大大咧咧的林曦格外爽朗,中氣十足,笑起來頗像“大笑姑婆”,根本不是想象中溫婉文靜的繡娘。 可是一拿起繡針,她迅速安靜下來。一手在繡布下頂針,一手穿針引線,每個針腳米粒般大小。飛針穿梭下,融合了蘇繡和閩繡的《雙鳳叼牡丹》逐漸成形。兩只色彩艷麗的鳳凰昂首高飛,用盤金繡勾邊,栩栩如生,仿佛欲飛出繡布。 林曦說,剛開始沒有靜心,老是繡不好要拆,一拆就是一大片。一幅繡品常常毀了兩三張畫底圖。慢慢地,耐心就磨煉出來了。每一針都要考慮繡線的紋路和走向,常常一坐就是四五個小時。 若著急了,她就到院子里看小橋流水,等到心定了再接著干。“你若急躁,繡品就粗糙,見繡如見人。”在大廳里,林曦把兩幅都為牡丹的繡品擺在一起對比:一幅繡品的花瓣針腳間距明顯,能很清晰地分辨出由4種顏色過渡;另一幅每種色彩少則9種,多則12種,色彩過渡自然,看不出明顯針腳。“可以明顯看出,前一幅是趕工在幾天內繡完的,另一幅則是細心雕琢的,一線分出16根細線來繡,針腳細密,每天只能繡出指甲蓋大小的面積。”林曦說。 一針一線,都是耐心與定力的考驗。日日刺繡,會不會乏味?林曦說:“這是我確定要做的事,刺繡讓我找到屬于自己的幸福感。” |
其它熱圖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