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工匠精神”被首度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一時間引發社會熱議,更多的人們也開始認識到工匠精神對于社會發展的重要性。
筆者認為,在這個日益浮躁的社會,倡導工匠精神就要重新喚起人們對勞動價值觀的正確認識,抵御和消除“不勞而獲”和“投機取巧”等錯誤思想對人們的負面影響。從而激發廣大勞動者參與改造客觀世界、創建美好生活的實踐中。
當前社會有這么一種奇怪現象,一方面是每年有大量的大學畢業生為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而發愁,而經濟發達地區的一些企業面臨著用工荒,導致企業開工不足、設備閑置。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大學生不愿當工人。事實上,當前人們在尋找工作時,往往首先考慮更多的是這份工作能給自己帶來多少物質報酬,工作條件是否優越。然后才會考慮自己能否從這份工作中學到什么、自己能得到什么樣的成長經驗、自己能為所在的單位做出什么樣的貢獻。我們可以想象,持有這種急功近利想法的人,很難在單位安心工作,也很難為單位做出多大貢獻,更不用說能成為一名出色的工匠。
筆者認為,重塑勞動光榮的價值認識,對于端正人們對勞動和勞動者的根本看法和態度,糾正財富獲得不再需要誠實勞動等錯誤思想,防止社會出現勞動觀念淡薄、勞動行為功利化等都有重要意義。然而,僅僅靠每年五一前后的宣傳和口號是遠遠不夠的。筆者認為,將勞動價值觀這個抽象概念外化為行動落實到社會實踐,讓全社會認同“勞動光榮”,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首先要完善勞動保障機制,加強勞動監管,以落實政府責任來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四個尊重”的核心是尊重勞動。尊重和保護一切有利于人民和社會的勞動是社會和諧的基礎。社會成員的地位是否公平,政治訴求是否得到滿足,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廣大勞動者是否能切實感受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要改革薪酬制度,完善分配政策,彰顯勞動價值,有序扭轉“弱勞動,強資本”的傾向。
其次是大力宣傳“勞動光榮”,提倡勞動奉獻精神。習近平指出,要引導廣大人民群眾樹立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的理念,讓勞動光榮、創造偉大成為鏗鏘的時代強音,讓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蔚然成風。要在全社會營造“體面勞動”的工作環境,不斷促進勞動關系和諧。應該說“體面”不僅僅是物質層面的獲得,更是精神層面的感受,只有讓廣大勞動者擁有更多的“獲得感”,才能激發勞動者的創造熱情和奉獻意識。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