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wǎng)4月28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程偉兵)早聞七佛城有“七子修煉,同日飛升”之傳說,一個氣候撩人的春日,應友人之約,我們來到玉山七佛城。
七佛城位于霞浦縣水門鄉(xiāng)玉山峰頂,海拔高達1098米,因而途中山路陡峭。我們?nèi)r正值春暖花開,城墻上滿是千年杜鵑,雖長在深山人未識,卻花紅似血、爛漫艷麗惹人醉。
據(jù)《霞浦縣志》載:七佛城玉山寺始建唐太和年間(公元830年)。相傳唐代長溪縣有七子進京科考不第、名落孫山,心中彷徨郁悶凄涼,覺得無臉再見家人,途經(jīng)玉山頂時,七人遂看破紅塵,共聚在此建起圍城,造寺修佛,后來佛性大成,同日得道飛升,故稱七佛城。
七佛城,坐東北向西南,城郭極小,周長不到200米,高僅丈余的城墻,完全是依山勢以碎石壘砌而成,平面呈橢圓形,堪稱世上最小石頭城。整座城西北辟拱形城門,門額碑刻“七佛城”,兩旁楹聯(lián)“臨山多野趣,對月有新詩”。問僧人方知,此城并非防御工事,因玉山一峰獨高,常年風大,夏天有強臺風肆虐,冬天有寒風刺骨,此城便有防臺御寒之用。
城中古剎玉山寺因山得名,寺在城中,城即為寺,極為罕見。城內(nèi)嶙峋石壁上,鐫刻“同日飛升”“玉山靈跡,玉峰聳翠”等名家字跡,還留有數(shù)十篇詩賦,如:“玉山錦繡勢巍峨,太姥峰高彼更高。七士持修嘗苦辣,一城創(chuàng)建費辛勞”“北風透骨寒,白雪做衣衫。不墮紅塵里,浮蓮更好看”等等。
1991年七佛城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6月,經(jīng)省文物考古專家實地勘查,并從僧舍地下發(fā)掘出8件屬唐五代研制的生活用瓷,據(jù)此認為此城最遲建于北宋,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
走出寺門,我們繞過一座銅香爐,迎面是一片斜斜的石壁。灰褐色表面上,長著淺淺厚厚的青苔,顯出年歲深遠的蒼古意味。徜徉在這里,遠離繁華喧囂的塵世,有種與世隔絕的愜意,讓人省思和感悟。
遠離城區(qū),城小寺雅;環(huán)境獨特,景致別樣。七佛城,這個懸于天地間的孤城,也許飽受太多時光與風雨的浸染,如今沉淀下來的,只是一片悠悠的清靜。但是,因著這來往不絕的游客,七佛城的千年傳說得以流傳,并不寂寞。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