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壓垮”了他們心理的最后防線?
頗受輿論關注的復旦投毒案上周五塵埃落定,案犯林森浩被依法執行死刑。同在這一周,還發生了一起令輿論震驚的湖南邵東高三學生弒師案。連帶今年頻現的類似校園極端案例及霸凌事件,到底這類青少年成長中缺失了什么,到底什么成了“壓垮”他們心理的最后防線?本期我們約訪心理健康教育專家以及一線教育人,希望通過他們的視角和思考,對關注青少年成長的讀者以啟示。
成績是我們評價一個孩子是否優秀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指標。幾條珍貴生命的逝去,再次敲響社會的警鐘,教育的本質是教會一個人如何為人,教育的目標是讓一個人在受教育的過程中健康成長,讓其獲取自信和愛的能力,找到積極健康的興趣愛好,有自信地走上社會?!睦韺W者邊玉芳
新聞背景
幾起校園極端事件回溯:
12月4日,湖南省邵東縣創新學校的高三班主任滕昭漢老師,在辦公室被他的學生小龍用水果刀殺害,小龍弒師的原因是:因為老師阻擋他看小說。案發后,小龍對媒體稱,他殺滕老師的念頭在上個月就“越來越多地冒出來”,因為在11月的一次周考中,他成績不夠理想,滕老師建議他縮減月假,回校補習?!凹俣紱]了,哪有心情考試?”小龍說。后來在月底的月考中,小龍賭氣般地科科教了白卷。而因為交了白卷,滕老師將小龍的月假全部取消。小龍案發當日,正是滕老師約小龍母親到學校談話的日子。
看小說、違紀、找家長談話……這些中學校園里的日常事件,最終成為小龍的殺師動機。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