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暴力不利于培養孩子人格
最近大家在微信圈里熱轉一篇文章,文章中提到,如果家長總是對孩子說“我生氣了”,很容易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有心理研究顯示,對6歲前孩子經常說生氣,會讓他形成消極的負面人格,產生自卑、內向、憂郁的心理,而且害怕與人相處。
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有的家長對孩子說:“別鬧了,媽媽生氣了”“你不好好吃飯,奶奶生氣了”等,認為只要孩子意識到家長生氣了就會乖乖聽話。這樣的教育方式,真的可取嗎?
家長用“語言暴力”逼迫孩子屈從,會讓寶寶誤認為自己不夠好
我們隨機采訪了十位“80后”媽媽,大多數媽媽都表示,孩子在6歲前犯錯,說媽媽生氣了會管用些。不過也有媽媽直言,如果孩子在乎媽媽的感受,說媽媽生氣會有效果,如果親子感情不深,那樣說反而效果不大。
金寶貝西安早教中心成長伙伴Lisa表示,如果家長經常對孩子說“媽媽生氣了”,其實是不利于孩子獨立人格的形成,0-6歲是孩子自我意識發展的關鍵期,是“主體我”對“客體我”的覺察(“客體我”通常是孩子通過周圍人的評價來認知的)也是自尊和健康人格形成的基礎。在這個時期,家長經常給孩子說這樣的話通常是在要求孩子在對家長自己的情緒負責,換言之是在用“語言暴力”在逼迫孩子對自己屈從,從而會讓寶寶誤認為自己不夠好,不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孩子小的時候面對未知的恐懼,小寶寶會選擇妥協,一旦孩子長大有了相對獨立的能力的時候,就極易出現行為偏差。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