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已成為可能,很多游客不滿足于飽覽國內名勝古跡,還將視野放眼境外,邁出國門享受異域風情。今年春節,在大伙玩得盡興的同時,卻也有些不和諧音。近日,泉州網友@落花漂浮一地就在微博上說,泉州市區雖然吸引越來越多人前來游玩,但擺攤、垃圾隨處可見,泉州市區府文廟、關岳廟周邊發現,主次干道都較為整潔,但道路兩側一些廣場、空地上,擺攤、垃圾亂扔亂堆現象嚴重,與泉州濃厚的文化氛圍實在不符。筆者也著實為泉州“東亞文化之都”的美譽捏了把汗!
近年來,隨著自媒體時代的到來,部分游客的不文明行為已經由微博、微信曝光,且飽受詬病,愈發成為眾矢之的。為此,早在2015年4月,國家旅游局就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旅游行業文明旅游工作的指導意見》,同時重拳出擊,實施《游客不文明行為記錄管理暫行辦法》,該記錄年限分為三年和兩年,截止2015年9月12日,已有11名游客“光榮”上榜。這其中有因航班延誤鬧事而被列入的、在景區攀爬主題雕像并照相造成不良影響的、不配合空服人員甚至事態危害航空安全造成飛機中途返航的種種不文明行為。這些影響惡劣、危害游客人身安全的不文明行為雖時有發生,但是更多的是諸如隨地吐痰、亂扔垃圾等不文明行為,如春節假期,鯉城區人流量明顯增加、擺攤經營現象十分嚴重,每日產生的垃圾量是平日的2至3倍,雖有800多名環衛工忙碌清掃,但工作量實在太大。環衛工們盡職盡責的工作,市政人員一遍遍的呼吁,但垃圾仍隨處可見!
要知道,文明出游代表的不僅僅是個人形象,更代表的是一個地區、甚至是一個國家的形象,前段時間愈演愈烈的陸客與港人的沖突,雖然有其更深層次的內在因素,但導火索卻是部分陸客游港過程中的失當行為,不文明行為已成為制約地區和諧的潛在誘因。
文明旅游涉及方方面面,細說來,無非就是游客能以身作則,注意保持周圍環境整潔,保持個人衛生,保護自然環境,保持公共秩序井然,保持個人禮儀,保護景點文物等等細節。為此,國家旅游局屢屢加大宣傳和監督力度,開展“文明旅游看中國”公益微電影、微視頻、微動漫原創作品征集,開展“文明旅游隨后拍”攝影比賽,文明旅游百日百題等活動,大力倡導游客的文明行為,我們也欣喜看到,關于我國出境游客不文明行為的負面報道數量明顯減少,無論是境外游,還是境內游,中國游客的文明素質都得到顯著提升,還涌現出了一大批舉止文明、熱心公益、樂于助人的“中國好游客”。
聞過而終禮,知恥而后勇。筆者認為,在全國上下全力開展文明旅游工作的大環境下,游客不文明行為必能得到有效控制。而且,在一大批文明導游、文明游客的帶領下,文明有禮的國人形象也將更能為世人所接受,不文明行為將不再成為文明之殤。 (林春紅)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