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剩菜太多了,吃也吃不掉,不少都倒了?!痹诒本┐蚬さ膭⒘郑ɑ┗厣綎|農村老家過年,發出如此感慨。新春之際,《人民日報》推出系列報道,聚焦浪費現象回潮等問題,剖析原因,探討解決路徑。(2月16日《人民日報》)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為隆重的節日。因此,每每佳節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都會將一年中儲存下來的食物全部拿出來,力求過一個“豐盛年”。在此背景之下,人們過年準備一桌豐盛的菜肴、討一個“有吃有剩、年年有余”的好彩頭,也是在情理之中。
然而,萬事都有一個度,也會因時代的發展而不斷變化。就拿過年“有吃有?!边@個傳統習俗來說,在過去經濟社會不發達、物質比較匱乏、大家吃了上頓愁下頓的年代,家家戶戶做一桌子飯菜倒是情有可原。而現在不同,經濟發達了,老百姓都富裕了,還有不少家庭住上了樓房,購買了小汽車。在此情形之下,如果還一味地將過去的傳統習俗照搬照套,顯然不合時宜和落于俗套。
也正因如此,近年來,不少地方和家庭已經意識到移風易俗、節約糧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傳統節日或請客招待的過程中,刻意少做或少點一些飯菜,做到夠吃就行。同時,有熱心公益人士還針對餐館酒樓觸目驚心的“舌尖上的浪費”等現象,向社會發起了倡導節約糧食、反對鋪張浪費的“光盤行動”。
毋庸置疑,在吃喝浪費刺痛人心的大量事實面前,“光盤行動”迅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和響應。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社會公眾節約糧食的意識普遍增強,餐館吃飯打包的人明顯多了。然而,“光盤行動”的熱度過后,不少地方“盛宴”成“剩宴”的現象有所反彈。特別是逢年過節,一些人為了“愛面子”,相互攀比、鋪張浪費的現象十分突出,大量剩飯剩菜被倒掉,著實讓人痛心和可惜。那么,如何才能夠對癥下藥,真正做到“盛宴不?!蹦??筆者認為,還是需要多方共同努力,繼續力挺“光盤行動”。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