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標題黨”需多管齊下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微博、微信等自媒體迅速崛起,人們獲得信息、傳播信息更為便捷。但不少網民發現,一些網站和個人為獲取點擊量,不惜在標題上大做文章,各種低俗“標題黨”在網絡上蔓延,亟待治理。
其實,“標題黨”并不是新鮮事物,早有媒體深入報道過“標題黨”的種類、表現和危害,只不過在利益驅動下,“標題黨”愈演愈烈。尤其是在一目十行的信息化時代,一些網絡信息發布者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穩定的受眾群,獲取更多的商業價值,往往會在新聞標題上大做文章,通過斷章取義、以偏概全、偷梁換柱等方式,刻意加入一些暴力、低俗、驚悚等違法和不良內容,以此吸引眼球,騙取點擊量。
當前,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已展開整治“標題黨”專項活動,從宏觀上制定相應的行業規范和法律制度,在媒體中積極倡導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但打擊“標題黨”僅靠相關部門的作為還遠遠不夠,媒體也要擔起自身的責任,重視公信力和品牌,從新聞選擇、版面設計和受眾服務上多下功夫,靠內容和服務贏得網民信任,而不是靠嘩眾取寵的標題來立身。此外,網民的力量也不可忽視,在這個全媒體、自媒體時代,每個人都應該具有最基本的社會公德和法律素養,對紛繁復雜、一掃而過的信息提高警惕,明辨是非,甄別真偽,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切實從自身把好關口,讓一切“標題黨”徹底失去傳播市場。
只有全社會齊心協力將“標題黨”裝進用法律和道德編制的“籠子”,才能讓真實、客觀、公正的新聞回歸本色,我們的網絡環境才能更加健康有序,風清氣正。(馬慧博)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